广州市科协:发挥会展赛服作用 打造服务双创的科协样板
近日,以“赋能双循环 助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1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下称“创交会”)在广州顺利闭幕。为期三天的展会在线下及线上展示高新技术项目超过6000项,涵盖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有214项新产品(成果)和174项新技术是首次亮相。据统计,国内共有160多家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400多家企业,200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团体参展。境外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37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3天展会期间,3.5万人次观众到现场参观,线上展会累计访问量超过300万人次。
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广东省科协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广州市科协坚持把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展现新作为的发力点,注重发挥科协组织优势,以办好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为牵引,积极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集约化展示、常态化对接、精准化服务、市场化运营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打造服务双创的科协样板。
从2016年至2018年,创交会都是全国双创周的预热活动“创响中国”的重要站点之一,创交会的启动同时也是广州“创响中国”活动的启动。创交会举办以来,致力于宣传解读国务院以及各部委和地方促进双创政策措施,展示全国各地创业创新成果,打造双创热点,传播双创理念,释放全民创业创新潜能,据统计,创交会6年共计展览展示创新创业成果 2万多项,促成700多项成果转化落地,产生交易金额500亿元。
发挥会展带动作用 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数据显示,创交会以会展赛服为手段,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解政策、交流经验、集中展示、项目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每年集中展示创新创业成果项目数千项,同步举办数十场论坛峰会、赛事路演、对接推介、知识产权项目产品拍卖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创交会举办6年来,展会期间累计为4000多家企业或团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案例分析、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超过2万次,有42家参展企业成长为广州市“独角兽”创新企业。仅2019、2020两年就促成中小微企业孵化落地1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帮助创新创业项目实现投融资近70亿元。
据了解,创交会特设政策宣讲区,向广州地区企事业单位代表、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做主题报告,宣传解读国务院和地方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实施细则及成功案例;组织创业培训活动,邀请创业培训专家与中小微企业代表、创业者和应届毕业生分享了创业知识技能和创业经验;举办创业沙龙,设置主题论坛,来自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和创业者进行深度互动,为创业者提供双创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另外,创交会结合广州实施的“广聚英才计划”,汇聚大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据统计,创交会每年都有大批院士团队,全国九三学社社员团队项目参与展览展示,六年来通过创交会促成来穗工作的院士12名、境外高端人才203名,一批港澳台青年人才来穗创业创新,孵化成立企业40多家。除了展示有特色、有创新性,能够体现技术水准并且可转化、可交易的创新创业成果项目,精心设置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开发创意大赛全球总决赛”、总工会“羊城工匠杯”职工创新创业大赛、团委“广州青年创业大赛”等一批双创活动也让更多双创人才的成果得到展示,吸引了风投创投机构、创业导师、创业服务组织为创业团队和创业者出谋划策,一批技术工人和大学毕业生的优质创业项目得到孵化,将近70%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转化落地。
不仅如此,为响应国家支撑双创提质升级的号召,创交会围绕产业培育新动能的需求,设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展区,大批新兴产业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出现在创交会。展会着眼产业热点焦点以及行业最新动向、未来发展趋势,每年举办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并配套开展沙龙讲座、成果对接、产品推介等交流推广活动。通过省、市科协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金属新材料产业联盟、区块链联盟、互联网联盟等一批专业联盟的成立。据统计,创交会每年有超过80%的参展项目、70%的论坛活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
发力科技成果转化 提供创新创业的全链支撑
创交会注重发挥科协组织优势,找准服务创新创业创造的结合点,构建“科学家(供应端)+企业家(需求方)+投资家(资金链)”三方共同发力推动成果转化的格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交会舞台”。
抓源头,拓展成果供给。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等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动各级科协、国家级学会、科研院所、高校,借助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科技团体、广州市驻国外办事处,联系科技工作者征集项目,寻找企业急需的、可转性强的科技成果,按重点产业进行分类建立成果库,方便推广和对接。到目前为止,创交会征集的项目成果总量已经达1.7万个。
抓过程,畅通转化链条。充分吸引创投机构和创业团队主动参与,搭建政府、企业、科研、金融界对话交流平台,促进技术、资本与产业有效对接;采用“企业+技术+资本+中介机构”的模式,举办成果拍卖、路演推介等精准对接活动,打通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转化供给和需求的通道,促进科研成果和研发能力向市场转移;提供“创交会网上交易服务平台”的大数据平台服务,举办线上路演对接,实现智能化匹配供需(技术成果、企业需求)及精准推送。
抓保障,提供金融服务。引入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参与创交会,举办资本对接会,寻找优秀项目进行投资、授信,为项目成果实现产业化提供资本“保驾护航”。一批在创交会上“尝到甜头”,对创交会充满信心的投融资机构自发组织成立“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项目投融资联盟”,为优秀科技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和金融授信服务,目前已有北京创势资本、广州民营投资、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保利(横琴)资本等50多家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参与。
发展常设精准服务 构建创新创业的平台机制
近年来,广州市科协针对创新创业需求,构建常态化平台机制,提供精准化市场化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创交会,为纵深推进双创提供助力。
在开展常态化服务方面,针对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需求,建立完善“1+1+N”成果转化模式(即每年一届展会、一个创交会网络平台和N个常态化成果转化基地),在成果转化机构、孵化器、科技园区设立常态化成果转化基地,通过他们向企业征求科技需求,会前会后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成果推介、交流对接活动,使对接活动更精准到位,目前创交会已成立成果转化基地66个,初步形成覆盖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成果转化交易服务网络,每年通过成果转化基地举办各种活动超过80场次。
在实现市场化运营方面,在中国科协支持下,广州市成立广州国际技术交易服务中心,组建由民企牵头,国企和外企共同参与的混合制公司负责运营交易服务中心,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造力和活力,走出一条科技成果转化强强联合、合作共赢的新路子。中心成立之后,搭建“科创中国”广州站国际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汇聚“成果库”“需求库”“人才库”。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日,创交会已先后举办了成果对接会和路演活动18场,促成技术成果转化交易117项,总交易额超40亿元。
在促进国际化发展方面,积极加强与以色列、乌克兰、韩国、日本等国驻穗领事馆的联系,依托驻穗领事馆以及科协组织联系的国际、港澳台地区科技社团,建立高层次双向开放的国际化转移转化平台,积极引入美国、新加坡、以色列、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际科技资源与企业共同打造国际技术交易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促成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转化落地。
广州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广州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国科协和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广州市科协努力打造创交会的升级版,把创交会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重要平台。下一步,广州市科协将聚焦“十四五”重点产业布局,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以“赋能双循环、助力新发展”为主题,全力做好2021创交会筹备工作;高质量建好国际技术交易服务中心,整理好“项目库”“需求库”和“人才库”,推进创交会平台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的对接融合;高要求打造“科创中国”枢纽示范城市,进一步打造要素集成、开放融通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提升广州企业创新力、产业带动力、区域影响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科技工作者之家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