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量化评分 争先创优---让人大代表履职更加“有章可循”
2021年7月,承载着49.3万选民委托的290名涪城区第七届人大代表依法选举产生。当选代表中有229名代表为初任代表,占比达79%。为做好新一届人大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涪城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增强代表履职意愿、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在广泛征求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绵阳市涪城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量化评价制度(试行)》,并以议案的形式提请区七届人大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使之成为了代表履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自觉。
履职有“章”可循。“《代表法》对代表行使的权力和履行的义务做了详尽规定,但作为初任代表难以第一时间掌握,量化评价制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区人大代表谷丽静说道。量化评价制度围绕人代会期间、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内容进行逐一细化,让代表特别是初任代表能够更加直观掌握职责任务,同时明确代表履职活动详实记入《代表履职手册》,客观呈现代表工作实绩。
沉默不再是“金”。代表审议发言是参与决定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责,是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利的重要方式,且享有《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特殊保护。针对代表在分组讨论或小组活动时一言不发,保持“沉默”的现象,量化评价制度将代表审议发言情况纳入统计进行评分,鼓励代表踊跃发言。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抢话筒”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共有213名代表发言,占出席代表的84.9%。
建议更加有“质”。代表依法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无论是议案还是建议,都反映的是人民的心声。量化评价制度对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进行评分,不光要有量更要有“质”。换届以来,代表建议数量总体较往届提升较快,建议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161件,其中交办78件,交办率为48.4%;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前,代表通过调研视察,提出建议124件,交办106件,交办率达85%,创历史新高。
争先创优得“奖”。为进一步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量化评价制度还将接受采访、优秀建议评选、先进典型、调研成果、文章采编等作为履职加分内容,多方面呈现代表工作实绩。七届人大以来,一批“领雁代表”黄富敏、邓启贵、谢平、李金平先后被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通过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为民情怀,呈现“不忘初心、实干为民”的涪城代表履职风采。
代表活动创“新”。有效化解代表在履职中难以找到问题切入口,不知道如何发挥代表作用的难题,由“领雁代表”开创了代表履职微品牌活动。“涪城夜话•代表履职分享沙龙”,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口,交流履职经验和方法,提升履职能力;“民情一线通”代表交流平台,将收集的民生民意转化为代表高质量建议,跟踪督办,确保民生提议有效落实;“涪企有我•联系互助”履职平台,以企业界代表为主体传递惠企政策、收集企业发展困点,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制度出台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代表履职“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通过对代表出席会议、审议发言、议案提出、参加活动、述职评议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定量评价和直观反映代表履职情况,强化评分结果运用,对引导和激励区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发挥代表作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绵阳市人大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