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平原法院把群众满意作为永恒追求
去年以来,德州市平原县人民法院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回应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立足主责主业,提升服务品质,交出了一份份厚实的答卷,持续提升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点:10个项目暖到“心坎上”
“我们要精准把脉,聚焦堵点、痛点、难点打主动仗、下先手棋,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去。”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李进生的要求掷地有声。
群众的需求延伸到哪里,优质的司法供给就推进到哪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院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列出“司法服务乡村振兴”、加大在线纠纷化解等10个便民利民项目,锚定目标、细化责任,全力满足群众的多样化司法需求。
科技为司法服务赋能。该院进一步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改造完善10个“融联”科技法庭设施,实现网上立案、在线开庭、云端调解、远程查控全覆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
近期,该院运用“云端互联”方式,将远程视频提审系统与互联网开庭系统相连接,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被告人尹某等10人涉嫌开设赌场罪案,实现同案羁押在看守所的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在外省市的被告人、多名辩护人等4方11地同时在线开庭,高效率、低成本、零接触完成全部庭审,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抓主业:“加减乘除”作出好成绩
聚焦执法办案第一要务,该院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用好“加法”。面对案多人少矛盾,全院上下振奋精神、鼓劲加压,坚持“白+黑”“5+2”,巩固“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良好氛围。用好“减法”。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审判执行流程节点信息化管控系统,压降审理周期,快速清理积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干警减负。用好“乘法”。激活审执团队活力,深化“1员+1助+1调+1员”的团队建设,放大审调融合效能,达到“ 1+1>2”的效果。用好“除法”。加强释法明理,消除群众困惑和疑虑,不断提高一审服判息诉率,减少上诉案件和发改案件数。
去年以来,该院累计受理各类案件9459件,办结 9006件,员额法官人均结案300余件,审判质效持续向好。
创特色:审调融合守护“千万家”
一幅图搭起沟通桥梁,打开了当事人的“千千结”。近日,该院法官与心理咨询师搭班通过“房树人”绘画心理测试,引导一起婚姻纠纷案件当事人宣泄不满、缓和矛盾、重新认知,促使长达4 年的离婚案件顺利调解结案。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该院积极推动家事审判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组建老、中、青搭班的审调融合团队,推行“矛盾愈合式”谈心,实行“婆婆妈妈式”调解,践行“冬日暖阳式”回访等有温度的审调方式,努力实现诉前调解过滤纠纷,诉中调解钝化矛盾,诉后回访促进人和。
金融调解,智能高效。该院与平原金融中心建立金融、保险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形成金融、保险纠纷“ 1+1+N ”多元解纷格局,探索构建金融、保险纠纷“联审联调”工作方法,推行“一庭多案、一调多案”专场式办案,为金融、保险纠纷调处提供高效处理平台。该机制运行以来,诉前调解案件200余件。
全覆盖:“零接触”兑现“真金白银”
“手指银行”让当事人足不出户领取执行款,执行案款实现全覆盖“云发放”。日前,该院利用“执行案款管理系统”,把 303382元欠薪在线上发放给了25名农民工,实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云发放”“零接触”兑现执行款, 25 名农民工纷纷通过微信为法院点赞。
为解决群众反映不能及时领取执行款的问题,该院在原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12368诉讼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启用一案一账号“执行案款管理系统”。严格执行案款收支程序,在执行案款流入上实行收管分离,在案款发放上实行网上逐级审批,线上身份验证和确认账户信息后,由院财务通过网银支付方式直接将款项打入申请人账户,取消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发放效率。
今年以来,该院通过“ 执行案款管理系统”发放执行款741 笔,发放金额9161万余元。除特殊情况由执行法官主动上门送执行款外,其它执行案款已全部通过“云发放”模式,“零接触”及时进行兑现。执行工作经验做法在《山东人大工作》刊发后,又被《全国人大年鉴》2022年专栏录入。
山东法制报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