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亮点经验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省**市工信局

题目: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提供时间:2022-05-04

目录

更多

抓住工业设计“牛鼻子”!贵州“智造”加速升级迭代 文章下载

抓住工业设计“牛鼻子”!贵州“智造”加速升级迭代

2021年12月27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贵州华云汽车饰件制造有限公司、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创新工业设计中心进行集中授牌。至此,全省已建成4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抓住工业设计就是抓住了创新转型的“牛鼻子”,为加速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贵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建设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占据制高点的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和服务平台,提升工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强化平台服务

“工业模具种类单一、维修成本高、维修机构不专业等问题在贵州制造类企业里十分普遍。”遵义市乐辉塑业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秦永旭说,此前,新的订单需求与模具跟不上的矛盾困扰了企业整整3年,直到2017年与遵义群建达成合作后,问题才得以解决。“遵义群建注塑模具工业设计中心提前将设计图纸提供给我们,再对模具开展更新升级,现在模具维修时间从数周缩短至3天,时间成本降低的同时,产量也提高了30%。”

作为一家从事大型塑件注塑成形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企业,遵义群建与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贵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提供模具设计、后期更新、维修保养等系列服务。

遵义群建总师办主任付俊涛介绍,公司近期与贵州省材料基地等单位开展了关于在高温高强度材料及应用、航空航天替代材料及应用、环保型有色金属材料、节能环境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与仿生材料等成形技术的合作和研究,进一步拓展注塑模具工业设计中心的研究范围。

“我们每年以不少于年收入2%的投入开展工业设计研究,每年计划不少于4项可成果推广的自主设计研发项目。接下来将强化服务平台作用,加快集宣传推广、销售、信息化、培训、开发中心、检测中心于一体的模具产业建设,助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付俊涛说。

畅通市场衔接

企业在生产中产生了多少能耗?产品的精度是否符合规范?如今,对于这些生产数据,贵州贵材副总经理李衍雷通过操作平台系统就能掌握。

贵州贵材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铝型材产品于一体的企业。目前,企业依托现有在数据采集、知识固化、应用创新等方面的积累,将海量个性化需求与大规模定制精准对接,实现了研发平台化、设计体验化、生产智能化和品牌高端化。

贵州贵材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科技创新破解了多年来一直用人工操作对金属板件进行加工,而造成精度低、效率低等难题,实现重大工艺变革,有效构建工业型材一站式解决方案,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协同发展生态。

“工业设计中心可以弥补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缺失,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痛点。”李衍雷说,当前,多数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技术产生—扩散—商业化—产业化”产业链衔接不畅,创新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的短板,而工业设计中心的作用就是“串珠成链”,打通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梗阻。

目前,贵州贵材的产品已累计服务全国超800个工程项目。2021年,企业产品服务全国300多个大中型工程和工业项目,超1000吨铝型材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

补齐创新短板

跻身2021年度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之列的华云汽饰,承担了省工信厅技术创新项目——边角料制模及聚氨酯发泡技术在汽车内饰上的成果转化及项目化,将其运用在客车风道上,玻璃钢、铝合金风道减重30%至42%,同时具备低烟阻燃特质,达到A级国家标准(最高标准)。

“自2018年成立工业设计中心以来,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47件,已逐步形成了系列核心技术及专利群。”华云汽饰总经理助理余书发表示,不断以创新技术和产品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需求,公司在传统优势领域研发的基础上积极与智能化接轨,根据客户需求订制的智能氛围灯、星空顶、感光通道座椅灯深受市场欢迎。

智能化功能件融合到装饰件是未来的汽车内饰发展的方向,也是华云汽饰下一步的研发重点,华云汽饰将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成果转化实施不低于80%。

“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贵州制造业存在的‘痛点’之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短板须补齐。”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波说,工业设计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促使企业更加精准寻找发力点。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是推动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有效改善,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完备,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加强平台载体支撑力度,贵州提出,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创新资源、人才、政策、服务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到2025年,创建3个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20个以上国家级、100个以上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贵州日报2022-1-10

 

 

襄阳市经信局多措并举推动万亿工业强市目标实现 文章下载

襄阳市经信局多措并举推动万亿工业强市目标实现

3月10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作风建设“奋进年”工作要求,市经信局锚定“万亿工业强市愿景、产业转型升级使命、全年工业精彩目标”三大奋进目标,通过实施七大突破行动,着力打造“五型机关”,坚定不移推动向万亿工业强市目标砥砺奋进。

“一张表格”抓运行调度,实施稳增长、强实力奋进突破行动。建立工业经济“大运行”工作机制,完善生产指标、效益指标、投资指标、匹配指标、成长指标“一套表”管理台账,每月更新、跟踪调度、监测分析,确保全市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一张蓝图”抓产业发展,实施强链条、建体系奋进突破行动。紧盯“13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目标,深化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持续推动汽车、装备、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化工、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

“一本台账”抓项目建设,实施扩投资、蓄后劲奋进突破行动。对重点项目实行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产库“四库”管理,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台账,市、县分级进行项目服务包保,精心筹备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交流活动,推动385个投资过千万元项目、尤其是25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确保120个项目竣工投产。

“一个体系”抓企业服务,实施育主体、增活力奋进突破行动。进一步加大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临规企业建档监测、跟踪服务,强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常态化培育,着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精准组织线上线下产业链产销对接活动,优化“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企业工作机制。

“一以贯之”抓转型升级,实施促创新、强动能奋进突破行动。继续推进“千企千亿”技改赋能工程,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遴选100家企业继续实施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实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链培育计划,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千企登云”行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计划。

“一套标准”抓园区建设,实施强载体、提功能奋进突破行动。引导2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完善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系统推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安全设施等改造升级,着力打造化工园区绿色转型的“襄阳样板”。

“一套机制”抓工作落实,实施争进位、创品牌奋进突破行动。以量化目标、细化任务、硬化措施、实化责任为主要内容,进一步优化制定工业“协同招商”工作机制、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工作推进机制等15项重点工作机制,实现重点工作项目化、流程化、闭环化推进。

襄阳政府网2022-3-11

 

 

威海市工信局多措并举推进工业技改项目建设 文章下载

威海市工信局多措并举推进工业技改项目建设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将技术改造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重点做好每月走访调度、供需对接等工作,持续推进项目早建设早投产。2021年,威海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725个,88个项目建成投产。

一是抓项目推进,增强技术改造投资后劲。突出项目引领,对27个山东省、160个威海市重点技改项目、300多个“四个一批”技改项目入库归档、按月调度、季度分析,通过项目拉动膨胀投资规模、优化投资方向、促进内涵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将项目困难问题纳入“四张清单”统筹办理,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全要素保障,全年办结项目推进问题95个。

二是抓供需对接,搭建技术改造交流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条块结合”的方式推进智能化技改对接,举行“一县一策”技改供需对接8场,对接企业技改需求300多项,为90多家企业提供了定制化改造方案。推动信息技术企业、智能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培育天润智能科技等智能化技改服务商11家,开展现场诊断服务活动35次,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企业技术改造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三是抓典型培育,树立技术改造示范标杆。盯紧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把“机器换人”作为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化解企业用工矛盾的重要途径,分行业打造智能化改造示范标杆,引导更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推荐6家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或示范试点名单,14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示范试点(标杆)企业,威海市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达到75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四是抓政策引导,激发企业技术改造热情。用好国家、省、市三级政策资源,建立“政策进企业”宣传解读机制,积极推荐重点技改项目争取上级智能化技改、重大技改贴息等政策支持,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为19个项目争取山东省智能化改造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为30个项目落实威海市技术改造补助资金、股权投资资金5800余万元,直接拉动技术改造投资80多亿元。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继续把高水平技术改造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持续提升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质量效率变革。

正企通2022-2-16

 

 

邳州:用工业化思维加速农业现代化 文章下载

邳州:用工业化思维加速农业现代化

四月初,苏北地区天气转暖,贾强的水稻育秧基地也开始热闹起来。装土、配水、撒种......随着流水线式的操作工序完成,贾强繁育的新一代水稻秧苗将在40天后栽插到周边约1.2万亩水稻田里,而在去年,这一数字还只有6000余亩。

贾强是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街南村的一位“80后”新型职业农民。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投资组建了一家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购置了插秧机、无人机等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并建设了农产品加工车间、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管理室等基础农事服务设施。瞄准农业和农村这个大市场,他做起了包括育种育秧、机耕机种服务、收运储销等在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服务“生意”。两年时间,他的服务半径扩大到周边12个乡镇近5万亩耕地。贾强说,这得益于邳州市探索推行的农业生产规模化管理。

邳州市八义集镇的黄伟经营着一处30余亩地的家庭农场。往年的水稻种植,都是他自己育秧,然后再请人帮着插秧,要忙活两三天不说,大量的人工劳动还增加了成本。去年,他把育秧、插秧和田间飞防等工作都委托给贾强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到了插秧季节,贾强带着育好的秧苗,采用机插秧的方式,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30亩稻田的插秧。在水稻的生长阶段,贾强再根据计算好的肥、药配比,对水稻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去年秋季收完水稻后黄伟一算账,每亩地直接节省成本近100元,且每亩稻米还增产了100斤左右。黄伟说,对他这样的种植户而言,这一减一增都是利润。今年,黄伟决定将收稻后的稻米烘干、脱壳等工作也一并交给贾强,“这样种地省心、省事。”

此外,贾强还与省、市农科院合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目前,经他繁育的水稻新品种有20多个,推广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如今,他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可以提供耕、种、管、收、运、销全周期服务。

“能规模化经营的土地尽可能实现规模化,在规模化的基础上能实现管理统一化的就尽可能实现统一化,让农业也能实现产业化,这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和目标。”邳州市土山镇镇长王雷介绍,从实践结果看,该镇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也适用于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职业农民的“职业”优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邳州以工业化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具体做法之一。与土山镇贾强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模式不同,车辐山镇马红伟的金丰公社的“土地托管”生产经营模式,则更能体现出农业生产的工业化管理优势。

几年前,山东一家企业流转了4000余亩土地欲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经营,但该企业却没有懂农业生产的人,就将土地委托给马红伟的金丰公社托管经营。金丰公社专门组建了一支运营团队,实施从种到收的全流程管理。第一年,除去交给企业的约定收益和管理费用外,金丰公社的纯收入超过200万元。“今年已经是托管运营的第三年,基础设施也已配置齐全,只要不出现大的天灾,每年四、五百万元的收入不成问题。”马红伟说。

“金丰公社注重解决的是农民土地谁来种的普遍难题。”马红伟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年纪大的农户又没办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将土地承包给别人的话,一亩地一年才能拿到1000元左右。老百姓把地托管给我们,不耽误他们外出务工挣钱,同时也不用他们操心打理、购买农资,粮食收获之后便可以坐等分红。除去托管费之外,老百姓一亩地净收入能达到1800元左右,比流转出去或者自己种地都划算。”

马红伟所在的车辐山镇是邳州市主要的大蒜种植区,种大蒜是他的“老本行”,帮着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种植大蒜,也是他成立金丰公社的初衷。“本着‘不与农民争地、不与农民争利、本村人种本村地’的原则,我们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农资套餐、生产托管、农产品销售等服务。”马红伟列出一组数据,截至目前,金丰公社在周边地区有全托管土地2.2万亩,半托管土地及植保服务土地约6万亩。去年,该公社免费为部分困难群众半托管土地1000余亩。

不仅如此,马红伟还寻思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广大农户创造就业岗位。“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2022年,预计我们可为1000余名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增收机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邳州市委书记曹智表示,农村的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而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应该是在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实施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邳州市正在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造链”“强链”和“延链”,并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同时,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进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2022-4-14

 

 

上饶市:主攻工业迈开强劲新步伐 文章下载

上饶市:主攻工业迈开强劲新步伐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营业收入预计1250亿元,同比增长39%。今年以来,上饶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工业挂帅、项目为王”理念,以“开局即冲刺、起步就加速”的精神状态担当实干,实现一季度强劲开局,乘势而上吹响“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的冲锋号。

  主攻工业、招大引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走进吉利上饶低碳示范数智工厂车间,只见机械臂精确执行点焊铆接,一个个冲压成型的零部件,由AGV小车自动搬运至焊装车间,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记者了解到,一季度,吉利商用车订单量同比暴涨近350%。这是上饶主攻工业的一个生动例证。该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王炸”,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在项目建设上提速提效,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晶科能源24GW高效光伏组件及10万吨光伏组件铝型材项目,总投资约108亿元;康佳(上饶)智能制造科技城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黑滑石粉体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一连串百亿元大项目的签约落地,为加速打造工业强市提供了强力支撑。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该市工业投资增长3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亿元以上工业在建项目56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2个。项目总投资4173.4亿元,同比增长25%。

  该市围绕光伏、光学、汽车、有色金属、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扎实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加快强链延链补链工作。聚焦产业链短板弱项,瞄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重点区域,成立8支招商小分队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点对点招商,仅3月就开展“线上+线下”走访接待客商243批次。

  惠企纾困、优化服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蜂巢能源矿产资源需求、华嘉铝业二期项目用地等问题,急需解决……”在4月22日召开的全市重点在建工业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进展调度会上,相关单位和人员认领任务、督导推进。该市聚焦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推广“在建项目五人行”“百干联百企”等服务机制,定期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收集梳理、筛选会审,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在洽谈对接、签约落地、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保障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尽早投产运营。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及时出台中小企业纾困解难“40条”,包括普惠性纾困扶持、交通物流业等六个方面,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该市立足向改革要动力,树牢“凡是长三角能做到的,上饶都要做到”理念,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纵深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建立领导挂点帮扶和规上工业企业统战联络员、特派员等工作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一季度,全市累计开展“开拓市场万里行”活动181次,促成企业达成销售订单总金额524.38亿元。

江西日报2022-04-28

 

 

宁乡市:“工业强市”挺起发展脊梁 文章下载

宁乡市:“工业强市”挺起发展脊梁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主线,它决定着发展的方向、速度、高度和质量。

  毋庸置疑,宁乡的这条主线与工业发展脉络精准重合。工业崛起,正带领整座城市疾驰向前。

  来看一组数据:2021年,宁乡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86.5亿元,同比增长8.5%,较上年提升7.4个百分点。税收倍增企业85家,其中税收100万元以上倍增企业51家。新增入规企业44家;其中新建新投产12家。

  “工业强市”——宁乡发展之脊梁!

  “强省会”战略之下,正全面建设省会副中心的宁乡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

  “宁乡将牢牢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推动先进制造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致力成为湖南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重要增长极、长沙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主要承载地。”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滔的发言铿锵有力。

  为此,宁乡将“强工业”视为重中之重,推进产业发展“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培育一批百亿元产值企业和上市企业,新增一批税收百万元以上和千万元以上企业,打造两个千亿级园区、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往无前的决心之下,宁乡工业将走向何方?4月中旬,笔者来到这座工业新城,倾听这里的发展跫音。

  重点企业“双十”工程:到2026年,新增10家百亿元产值企业,上市企业增至10家

  舞活龙头,激起一池春水

  论宁乡工业之强,绕不开这两家企业——三一重起和中伟新能源。

  三一重起,宁乡首家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从2009年最初年产值15亿元起步,至2019年首次产值突破100亿元,三一重起花了10年时间。如今,百亿产值几近翻番,间隔缩短至了2年。随着三一中起、三一塔机、三一“两室”建成投产,未来五年产值将突破400亿元。

  2021年,好消息再次传来——中伟新能源实现产值130亿元,成为长沙市第8家突破百亿产值的企业,并即将开启第二个千亩产业园区建设,开启倍增之路。

  百亿工业企业的接连诞生,直观反映出宁乡产业活力的持续迸发。

  宁德时代邦普循环共有5期项目陆续投产,已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电池回收企业。目前,六、七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预计2022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比亚迪弗迪刀片电池项目,一期10GW进入产能放量阶段,预计2022年将实现100亿产值……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发展之季,更多“百亿”的种子埋入沃土,迎来拔节机遇。

  4月16日,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家用空调生产线现场。

  数十条高如楼房的红色机械臂一字排开,整齐划一地高举长臂。“咚”地一声巨响,大块钣金被重重压入模具,变幻成新的模样。

  注塑、钣金、总装,1000余道工序之后,每天都有2万台空调走出车间,被运往全国各地。

  随着商用中央空调、冰箱等项目的相继投产,格力长沙基地已成为仅次于珠海总部的第二大综合性生产基地,并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成为全业态综合智造基地,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一家龙头企业,不仅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一棵参天大树,更有可能带来一片繁茂森林。

  格力形成的强大“磁场”先后吸引了注塑成形、钣金加工、电子器件等多家重要配套企业入驻。专为格力配套钣金材料的泰川宏业是最早随格力落子的企业之一。

  2016年,格力暖通一期项目投产,泰川宏业立即在2公里外租赁的厂房里同步开工。

  “与其他零部件不同,我们一个月送到格力的钣金材料重达3000吨,运输成本很高,而且对时效还有要求。”在湖南泰川宏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华给笔者展示的后台系统里,显示有一笔4小时后需送达的订单。楼下的生产车间,所有的班组正为了这笔订单满负荷运行。目前,泰川宏业年产值达2亿元左右。

  宁乡本土企业成长亦可圈可点。

  4月6日,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联合发布中国智能制造50强,其中楚天科技榜上有名。

  楚天科技是以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于制药公司的科技型、研发型、装备型企业,成立20多年来,从牛棚到国家级园区宁乡经开区,从小作坊到打造产业园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一路高歌猛进、强势扩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制造到创新的华美蜕变。

  以“龙头企业倍增”树标杆,以“规模总量倍增”促发展。宁乡按照“选好挖潜、培优扶强”的原则,大力推进企业倍增计划,实现了企业质量效益倍增和规模总量倍增,有力推动了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宁乡市还出台了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政策,从“企业倍增、做优做强、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品牌创建、弘扬企业家和工匠精神”等六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企业成长壮大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到2024年,园区外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新增100家,到2026年,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新增100家

  发展产业,开拓广阔天地

  论宁乡工业之高,绕不开这3条产业链——

  第一条,以三一重起、星邦智能等龙头为引领的工程机械产业链。目前聚集了160多家工程机械企业,形成了从整机到配套的主干基础链条。

  第二条,集聚了中伟新能源、邦普循环、弗迪电池、合纵科技等22家上下游企业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宁乡市已形成了从前驱体到废旧电池回收的闭环产业链条,是国内少数拥有完整储能产业链的地区之一。

  第三条,以格力暖通、斗禾科技、欣音科技等24余家企业为主的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产业链,是全省唯一“家电特色产业园区”。

  这三条产业链声名在外,已是一张张“响当当”的宁乡名片。这也为招揽“新贵”、产业升级提供了“沉甸甸”的筹码。

  中伟新能源,全球前驱体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邦普循环,全亚洲最大的电池回收企业;弗迪电池,全国技术水平最高且量产最多的刀片电池生产基地……宁乡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的几个“最”,充分彰显了产业高度。

  如今,邦盛新能源闻风而来,欲建中部地区最大的磷酸铁锂生产基地,又将把产业推向新高度。

  当下,宁乡聚焦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产业链之所以成“链”,离不开一颗颗镶嵌其中的璀璨明珠。

  在宁乡,以星邦智能为代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芒四射,成为难以忽略的一道风景线。

  何为“专精特新”?这指的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专精特新”企业的多寡,是观察一个城市经济潜力与活力的新角度和新指标。

  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宁乡建立小巨人企业动态库,树立中小企业发展标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3年前,正处于成长期的星邦智能因扩产扩能急需资金,宁乡高新区下属的国有平台公司——长沙金洲新城投资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新城集团”)以受让老股和增资入股的组合方式,向星邦智能投资近5000万元,成为首批机构股东。

  3年间,新城集团与省市金融办协同,多次邀请交易所、中介机构专家对星邦智能进行调研走访,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推动企业加速上市步伐。

  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球工程机械行业Plus50榜单……如今的星邦智能已成为行业翘楚,估值较3年前大幅增长。

  万鑫精工自主研发的谐波减速机在回转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解决了齿轮啮合、使用寿命、噪音、能耗等关键技术问题;族兴新材料专利产品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和技术封锁的局面,实现了进口替代,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

  近年来,通过不断集聚要素资源,优化服务保障,宁乡“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呈现强劲动能。

  目前,宁乡拥有星邦智能、邦弗特、万鑫精工等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74家长沙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已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小巨人梯队。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盛况之下,宁乡各条主导产业迎来蓬勃发展。

  截至今年一季度,装备制造(含家电)产业链现有规上企业186家,其中工程机械产业规上企业162家,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3.28%;新材料(含储能)产业链现有规上企业138家,其中储能产业规上企业22家,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50.36%;智能家电规上企业24家,一季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7%,,税收同比增长34%。

  千亿级园区和千亿级产业“双千”工程:到2024年,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均达到千亿元以上,到2025年,打造以先进储能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6年,打造以工程机械和智能家电为引领的装备制造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

  壮大园区,崛起工业长城

  论宁乡工业之大,绕不开这两家园区——

  国家级宁乡经开区与省级宁乡高新区。

  放眼全国,一个县级市同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的情况极为罕见。推动“强省会”战略落地见效,强经济是硬道理,强产业是真本事,强园区是主引擎。两个园区齐头并进,错位发展,给宁乡工业筑起一道坚实的长城。

  一个地方如同一朵浪花,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园区亦是如此。

  国家级宁乡经开区之使命,以“打造千亿主导产业、争创全国一流园区”为统领,突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五好”园区创建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园区能级和品质新飞跃。

  绿色食品城、智能家电产业园、金玉产业园、动力谷、美妆谷,这是宁乡经开区重点打造的“五大平台”,将成为宁乡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主力担当。到2025年,园区技工贸收入争取达到2000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前50强。

  省级宁乡高新区之使命,是打造产业实力雄厚、创新资源集聚、产城高度融合的国家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力争获批国家级高新区。

  当下,装备制造、先进储能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势头强劲。宁乡高新区将推动现有企业扩产扩能,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打造以智能工程机械为主的国内高端智造中心,以锂电储能产业为主的国际先进储能产业中心,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大力提升创新能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除两大园区外,金洲新城以“城市片区”的身份被委以重任。

  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做优片区,打造重要增长极,着力强功能、提品质、兴产业、聚人才,让片区彰显“未来之城”发展特质。金洲新城正是长沙“十个重大城市片区”之一。

  金洲新城位于长沙主城区以西,规划形成智能制造核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研发科学创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文旅融合样板区五大功能区。

  2021年宁乡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已为金洲新城擘画了宏伟蓝图:力争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将金洲新城建设成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50万人的现代化新城。

回望过去,宁乡工业艰苦奋斗,从农业大县蝶变成工业新城,让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未来之路,宁乡坚定挺起“工业强市”的脊梁,将迈出更稳健的步伐,踏上更远大的前程!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04-19

 

 

南宁推动产才深度融合 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南宁推动产才深度融合 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才深度融合 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

——汇聚人才力量助力南宁新型工业化

“目前,南南铝多款自主研发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徐光帅在查看生产车间时说。在他看来,企业的发展和人才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流的产业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

得益于南宁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高效务实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企业人才引进工作和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南南铝通过项目联合研发、产业研战略联盟等方式,与多个知名高等院所及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产品创新+装备创新”新发展模式。

这也是南宁“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的缩影。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南宁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盯强产业特别是强工业,推动产业和人才联动发展、互促共赢。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把招大引强作为产业和人才扩增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瑞声、合众、天际等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强首府标志项目加快建设,南宁市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引领工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吸引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向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随着《南宁市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建立工业特派员服务企业机制等措施的落地见效,南宁市将发挥人才作用与促进产业发展相结合。同时,深入实施企业家人才“领航计划”和系列工业人才培养项目,开展“企业传帮带 共育产业林”活动,组织全市工程系列职称评审等专项行动,通过分类分层培养企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大批智能产业创新平台和重点项目的落地,让南宁成为一片人才集聚的“热土”。近年来,南宁市聚焦产业技术重大瓶颈难题,开展重大、关键、共性产业技术攻关并实施产业化,累计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7家,形成多个聚集高层次人才的洼地。如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聚集了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团队,实施的高端高精铝材热处理重大短板装备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内首台套型材辊底炉式连续热处理生产线投产,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

同时,通过资金扶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等方式,引导企业创建各级技术创新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干事创业舞台。目前,南宁市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5家、116家、162家。

此外,南宁市还突出“科技+产业+人才+资本”一体化模式,2017年以来开展了北斗产业培育、智能制造应用、校企科技成果对接、科技项目路演、产业技术应用推广、技术入企专项服务、人才创业创新等上百项产学研系列活动,促进重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下一步,南宁市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聚焦产业布局优化人才布局,抓好深化改革、人才引育、平台建设、融合发展、环境优化等工作,推进“邕江计划”等重大人才引育项目,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不断提高人才工作质量和人才效能,促进全市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杨盛)

南宁日报2022-3-11

 

 

南明区坚持工业强市奋力当好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领头雁” 文章下载

南明区坚持工业强市奋力当好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领头雁”

做精做优做特工业经济

——南明区坚持工业强市奋力当好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领头雁”

2021年,南明区建成标准厂房15.34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6家,在全市排名第一;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3.05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在“强省会”行动中,南明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行得铿锵有力。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省会强。当前,南明区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全力以赴统筹抓好园区建设、产业招商、服务保障,做精做优做特具有南明特色的新型都市工业,让工业这个发展“脊梁”挺起来,为续写新时代南明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筑巢: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空间

3月15日,记者在南明电子信息产业园B、C组团标准厂房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栋栋标准厂房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幕墙安装、消防水电施工、防水基层处理、室内装饰装修、室外管网施工等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

“南明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二期,产业园占地247亩,总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共分A、B、C三个组团,包括31栋主体建筑(含27栋标准厂房、2栋宿舍、1栋仓库、1栋回收站),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和地下车库及配套用房,车位982个。”贵阳南明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欢说,3月14日起,项目开始进行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目前已排查约50%,确保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抢抓工期、加快进度,力争今年6月底完成建设,全力拓展南明区工业经济承载新空间,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在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南明区强化以园兴工,结合自身实际,在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基础上,规划新建红岩、八公里、麻堤河工业集聚区,形成“一园三区”的工业布局,总占地面积3800多亩,着力打造立足南明、辐射贵阳、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新型都市工业示范点。

据介绍,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451亩,一期打造为食药同源产业园,二期打造为电子信息产业园,三期预计年底建成。根据初步规划,红岩工业集聚区总用地面积600多亩;八公里工业集聚区总用地面积1000多亩;麻堤河工业集聚区总用地面积1600多亩。

“目前,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二期A组团已投入使用。今年,随着产业园二期B、C组团、三期等标准厂房建设的加快推进,预计可收储工业用地100余亩,新增建成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为南明区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蓄势聚能。”南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况植培说。

引凤:推进“一主一特”产业集聚

电路检查、墙面清洁、灯具安装……在南明电子信息产业园9号楼,贵州视扬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装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企业投产提上日程。

“我们是南明区从广州招引进来的企业,于2021年12月注册,主要从事云服务器、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制造生产,今年1月启动装修,预计3月底完成装修,4月设备进厂进行安装调试和试生产,今年力争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带动就业300余人。”贵州视扬科技有限公司厂长向科说。

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投入生产,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以上;贵州酱酒集团酒业生产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投入生产,今年一季度预计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贵州中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厂房装修,7月底投产后,预计今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亿元以上……一个个优质项目、企业相继落地,是南明区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招商引资的缩影。

“巢”筑好,还需搭好“台”,引好“凤”。南明区强化以产立园,以“三高”(高科技含量、高税收、高投资)为原则,结合贵阳市产业链和南明区实际,锁定“一主一特”产业布局,集中精力发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

其中,“一主”即大力发展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做集成、做体系、做标杆、做示范;“一特”即大力发展食药同源产业,加快打造以“道地黔药”为支柱,以制药、科研、检测为主导,以若干食药同源产品及服务为延伸的“1+3+N”食药同源产业新体系,做特做优做强食药同源产业园。

在招商引资中,南明区围绕“一主一特”健全“两图两库两池”,发挥“园区”招商主战场,突出平台公司招商强能量,用好“以商招商”“以才招商”“基金招商”等招商模式,多渠道挖掘优质项目,不断推进补链强链延链。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找政策、找资金、找项目,力争在今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园A组团与食药同源产业园全部入驻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园B、C组团入驻率达到50%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与食药同源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集群式发展。”况植培说。

助力:为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服好务

近期,南明区工信局持续深入辖区工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企业立即开展整改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集中攻坚“回头看”机制,对隐患台账整改情况按照计划逐一进行回访,确保整改成果长期坚持。

在园区,南明区园区办加强对企业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工作的宣传培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微信群发布工作要求、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检查等方式,为企业安全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引进来是基础,能稳得住、发展好才是关键。企业落地南明区后,南明区坚持以企促产,狠抓服务、要素等方面保障,推动工业企业、工业项目做大做强。

狠抓服务保障。安排专人重点跟踪服务工业项目,每周调度工业项目建设进展,倒排工期,及时解决企业在推进项目建设、生产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落地项目早日投产、投产项目早日上规;全面构建“一企一策”“一项目一专班”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创新型企业勇闯天地。

狠抓要素保障。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强“人才池”建设,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招才引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工业企业与更多高校合作,吸引与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与食药同源产业相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人才向南明区聚集,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工匠”;建立完善适应工业人才引进、培育和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夯实人才住房、人才交流、人才发展等政策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在基础设施方面,完善园区环保设施、公共交通、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强化节能环保、污水处理、电力保供、电价优惠等方面保障力度,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在资金方面,在原有贵阳南明大健康及特色食品产业引导投资基金和贵阳南明电子信息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的基础上,加快组建新区级基金,同时全力帮助企业申报省、市新型工业化基金支持,促进企业稳产增产、项目落地投产。

据了解,2022年,南明区将确保净增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0%以上,新增1000名制造业产业人才。

贵阳日报2022-3-18

 

 

罗庄区工信局加快推动罗庄工业品牌高端化 文章下载

罗庄区工信局加快推动罗庄工业品牌高端化

近日,国家、省相继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其中,罗庄区华盛中天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金马科技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当下,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罗庄区以此为主要抓手,从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品牌培育等关键“小处”着眼,探索开展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新模式,引导企业专注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技术研发“专业化”。“罗欣药业采取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双轨并行的模式,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呼吸疾病和消化疾病两大核心领域构建了竞争优势。罗欣药业每年研发占比超7%。2021年8月,自主研发并成功上市的国家2.4类新药盐酸氨溴索喷雾剂填补了中国儿童用药市场空白。罗欣药业连续15年荣登 ‘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连续13年被评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20强。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罗欣集团高级副总裁孙博弘介绍道。

罗庄区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积极搭建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于一体的产学研交流、展示、合作平台,全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高科技项目孵化落地、成果转化。同时,开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的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品高端化、绿色化、个性化转型。2021年,利信铝业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全市仅2项),入选省重大项目1个,入选省导向目录优选项目4个,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7个。

工业设计“精细化”。走进山东宏旺实业,董事长于孝燕正在与工作人员探讨印刷包装产业园的规划事宜。于孝燕表示,在去年参加罗庄区政府组织的政企大湾区高级研修班时,参观了广东工业设计城、广东东方麦田工业设计公司,深刻感受到工业设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决定引进大湾区制造业创新设计资源,规划建设印刷包装产业园。

近年来,罗庄区把发展工业设计作为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对国家、省、市各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先后印发《罗庄区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新时代新阶段罗庄区本土企业再创新业再建新功的九条扶持激励》,全力支持企业搭建国家、省级、市级各类创新平台,助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目前罗庄区共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工业设计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普及工业设计理念,推广工业设计文化,营造全社会了解、重视、应用工业设计的良好氛围。2021年,罗庄区积极宣传临沂市“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广泛动员辖区企业参赛,目前共有38家工业设计作品通过初审,占全市过审作品的10%,其中,华盛中天集团20件作品过审。同时,结合“罗庄区企业家日”活动,举办罗庄区工业产品摄影展,精选60幅作品,全面展现罗庄区最具科技含量、最具市场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

品牌培育“特色化”。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上,银凤陶瓷一举获得1个特等奖、3个金奖、5个银奖,在整个日用瓷行业引起强烈反响。银凤陶瓷作为罗庄区陶瓷行业代表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多个国家发明专利和600余项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参与起草了《骨质瓷器》等多个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百年品牌重点培育企业”“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等称号,并被授予“中国国家用瓷生产企业”,骨瓷系列产品荣获山东省“泰山品质”认证。

“我们要打造‘罗庄工业品牌’,让其成为宣传罗庄的窗口。”罗庄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兰秀利说,“我们着力探索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坚持重点培育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制定企业产品梯度培育计划,在强质量、提标准、创品牌、广推介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批质量高、效益高、美誉度高的罗庄工业产品,加快罗庄工业品牌高端化进程。”2021年,罗庄区入围中国品牌价值企业1家,入围山东省重点行业品牌价值企业名单1家,入围山东品牌价值评价企业2家,入围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家。

晨财经2022-1-15

 

 

龙川何以名列省级高新区创建首位③ 龙川建筑工业研发能力领跑全省 文章下载

龙川何以名列省级高新区创建首位③ 龙川建筑工业研发能力领跑全省

前不久,笔者就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等主题,深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走访了行业领军企业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迈诺”)河源基地,并通过进一步采访得知:目前龙川已初步形成全产业链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今年现代建筑工业总产值有望达40亿元。

广东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园建在龙川

来到面向大马路的迈诺河源基地大门栅栏前,可见门内左侧约五六层楼高、长约一公里,由不锈钢构建的高钢结构厂房简洁大气,气势不凡;门口正后方约三四十米处,一座在建的四层高的钢架结构建筑正在施工,它面向马路,呈弯月形,是由钢结构模块化和玻璃幕墙构建而成的现代建筑,迵异于传统工厂楼宇。带我们参观的迈诺负责人说,它将用作广东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发中心、轻合金钣金零件智能制造示范中心。

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之一,迈诺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吉林大学辊锻工艺研究所、深圳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航天建设集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利华建筑产业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北弘毅建设有限公司、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深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金鑫绿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迪奇亚(中国)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润柏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源市丰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等24家单位,创建了广东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6年11月,创新联盟获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它将目前零散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0多家现代建筑产业集群企业和科研机构,以联盟方式集聚成共同体。该共同体在龙川整体规划2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为平台,首期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的产业园,打造一个全新的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链。

创新联盟业务涵盖15个领域:超大直径钢索研发与生产、大跨钢结构研发与生产、超高层钢结构研发与生产、装配式钢结构集成建筑体系研发与生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集成建筑体系研发与生产、钢混组合装配式建筑研发与生产、混凝土面层复合式研发与生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研发与生产、现代幕墙及高性能系统门窗研发与生产、建筑室内装饰工业化体系研发与生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工业化住宅研发与生产、绿色建筑与能源综合利用研发与生产、BIM 技术研发、智慧建筑研发、研究院和省级检测。

创新联盟牵头单位迈诺是我国大型建筑用钢索和金属幕墙龙头企业,跻身世界行业领袖地位,承接多项国家重大科技研发项目,为中国和国际市场提供世界级钢柔结构系统,产品涵盖点式幕墙构件、桥梁钢索、窗控门控系统、高山索道系列等上万种产品,参建的大型建筑项目获得80项鲁班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200余项。成立短短几年,迈诺已成功举办多届中国(广州)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博览会,荣获“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等,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迈诺在科技创新方面亦有重大突破,已承接两项国家重要科技项目,通过产学研创新,收获两大重要科技成果。比如,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专项“高性能大直径高强耐候索及预应力装配结构应用技术与示范”项目,是全国超大直径钢索示范生产线;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强轻质合金钣金成形关键装备研制与应用》,将研制出全国行业最大的无模多点成型机及1200吨中国最大拉蒙机设备,实现大型蒙皮拉形装备国产化,解决航空蒙皮装备卡脖子问题,打破国际垄断局面。

创新联盟落户龙川广东建筑工业化基地以来,已吸引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科逸家居设备(龙川)有限公司、广东筑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恒昌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迪奇亚(中国)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特瑞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投资。2019年底,中建二局成功通过3D打印建造了国际首例原位“轮廓工艺”双层建筑,标志着原位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今,龙川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链雏形初具,它以产业共建、创新发展为宗旨,正在全力推动广东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事业全面发展。

自主研制的超大型曲面多点数控拉压成形装备打破外国垄断局面

超大型曲面多点数控拉压成形装备是在蒙皮拉形设备、板料冲压设备的基础上研制的拉形对压一体化多向加载专用设备。

运用这一设备,可生成多点可变模具技术,此技术已应用于高铁外板、舰船外板、飞机蒙皮、建筑幕墙、城市雕塑等曲面零件的生产过程。

借助拉形对压一体化多向加载专用设备,对大尺寸薄板零件,用多点模具和拉形装置,可快速拉伸成形;对中厚板曲面零件,用多点模具和对压装置实现对压成形,拉伸夹钳可随着曲面的形状不同而调节形状,可节省板料、提高拉形件质量。

迈诺总裁廖东帆介绍,当今社会,个性化的三维曲面零件需求越来越广泛,零件精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制造周期要求越来越短。虽然曲面设计能够实现数字化,但成形过程一般需要模具,较难快速见效,且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迈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燕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该校相关技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等行业领导者,引入2018年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之“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应用多点模具技术的快速可变特点,蒙皮拉形技术易于控制回弹的特点,以及冲压成形速度快的特点,联合研制金属曲面零件数字化制造装备,实现曲面零件设计、成形、定位、测量、裁切、搬运操作的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

该装备包括上下多点快速可变模具、拉形对压一体化多向加载专用设备、多点柔性工装、激光测量及切割设备、机器人、智能化系统软件。

多点柔性工装集软件、机械、计算机控制、真空系统为一体,用于板料成形后,曲面零件裁边、钻孔等后续操作中的零件定位和支撑。多点柔性工装与测量设备配套使用,可用于三维曲面零件的测量;与切割设备配套使用,可用于三维曲面零件的铣边、钻孔等。

上下多点快速可变模具能免去传统模具设计、制造与调试工序,节约大量模具材料和制造、调试模具所需的大量时间、空间和费用;还可以解决传统模具成形无法实现的分段成形、多次成形等问题,提高板料成形极限。

蒙皮拉形设备用于飞机铝合金蒙皮的拉伸成形。目前全球能生产专业化蒙皮拉形设备的厂家只有美国的Cyrilbath公司和法国的ACB公司,ACB公司已被Cyrilbath公司收购,因而国际上形成了一家独大的绝对垄断地位。

廖东帆指出,由迈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燕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联合研制的数控蒙皮拉形设备,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具有大型、重载、精密、智能、柔性等特点。它可突破铝合金型材数控滚弯工艺技术、钛合金三维热拉弯变形区等应变控制和回弹补偿控制等技术瓶颈。该设备研制成功,将打破外国垄断局面,率先实现金属曲面零件的智能制造,并使我国在该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南方Plus2022-4-15

 

 

淮北: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下载

淮北: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提升“五群十链”产业发展水平,强化调度稳增长,抓实项目稳投资,精准施策稳群链,改革创新稳支撑,靠前服务稳信心。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以上,力争11%;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均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效益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中趋升。

市经信局聚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技改)投资、新增规上企业等主要指标,做好预期目标分解工作,提前谋划落实节后企业复工复产,重点盯住增、存两量566个经济增长点,全力实现“开门红”,把握全年主动权。压实县区责任,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现年度主要指标预期。

抓住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重大机遇,市经信局跟进服务龙头企业与徐工集团产业双向合作项目,重点推动国家级工程机械重点实验场等相关项目尽快落地,在淮布局农业机械、环保装备、新能源叉车等新兴产业类项目,未来2至3年实现年产值不低于100亿元。组织实施好年度工业投资导向计划项目,挂图作战、照单施工,推动雨佳板业等超10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海石花新材料等超5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存量企业新一轮技改,重点推进安徽矿机等5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和“零增地”技改,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或智能装备100台套以上。大力推动建材、化工、纺织服装等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五群十链”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抓手。市经信局发挥“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引领作用,健全“五群十链”推进机制,分链成立工作推进专班,深度谋划生成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行业协会招商,力争新签落地一批、开工在建一批。对接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大院大所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推进创建制造业和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助推产业链上企业技术升级。力争“五群”“十链”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和25%以上;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3个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

紧盯改革创新任务落实,2022年,我市将内选不超过60家持续投资意愿较强、成长性较好的制造业企业作为培育对象,重点推动企业技改拓链、赋能升级、兼并重组,分类培育“群主”“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开展规上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制造业企业上云100家,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5个。

市经信局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等亲商活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增强政企交流、企企合作。常态化、多形式开展银企、科企、供需对接活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减税降费、降本减负、民营经济“30条”等惠企暖企政策落实力度,推动涉企奖补政策资金“即报即审即兑”扩面直达,以“真情实意”和“真金白银”稳定企业信心。

淮北新闻网2022-4-11

 

 

合肥:工业投资实现“开门红” 文章下载

合肥:工业投资实现“开门红”

从市经信局获悉,今年1~2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0.4%,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2.7%。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9.8%,较去年底提升5.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达113.9%。

看项目:快马加鞭推进,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走进位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安徽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一边是刚刚投产的一期项目正在抓紧生产,一边是二期项目建设正紧锣密鼓推进。“自1月8日以来,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了10条产线,剩下的产线也会在本月底结束调试,4月下旬可以达到满产条件。”安徽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蔡庆兵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占地面积457亩,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总投资50亿元,产能8GW;二期总投资50亿元,产能8GW。目前,一期项目已经竣工投产,二期项目已于3月15日开工建设,预计于7月25日试投产。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项目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率,直接关乎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新产业,签约落地了比亚迪汽车、中航锂电、蔚来汽车、晶科新能源等一批投资体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同时,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我市经信部门在年初通过提早布局、反复摸排、应统尽统等措施,一共形成了44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清单,全面精准掌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投资40.8亿元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基地(一期)建设项目4个月主体建成,7个月设备进场安装调试;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28天,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时42天,计划2022年6月底整车下线……“我们实施项目台账管理,按月动态调度,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产见效。”市经信局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处负责人说。

看战术:“资金+技术”助存量企业扩量增效

实现“开门红”的背后,我市通过“资金+技术”的支持方式不断引导存量企业扩量增效也功不可没。

走进合肥国轩新站高新区生产基地,只见车间里的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一块块锂电池经过分容、静置、包胶等环节后,再根据客户需求配组成品电池包。

“去年,我们的技改投入超过5000万元,主要是三元线的建设。今年我们的技改投入计划为1.5亿元,主要针对磷酸铁锂电池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的提升。”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科技发展部经理李冰心说,通过技改,引进了更先进、更节能的生产设备,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企业能耗。“政府对企业的技术改造会有一定的资金扶持,这也增强了我们加大技改投入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去年,我市对先进制造业政策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技改项目设备奖补比例由10%提高到15%,单个项目奖补上限由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2021年奖补项目298个,同比增加80个,兑现资金9.1亿元,同比增长94%。”市经信局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处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我市还连续7年联合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改对标诊断,解决中小企业缺技术缺人才导致的转型难、转型慢问题。目前,已累计为405户企业策划智能化升级路线图,超七成企业“按方取药”,实现精准投资。

合肥日报2022-3-21

 

 

合肥:部署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文章下载

合肥:部署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壮节能环保产业,提资源利用效率,合肥计划这么干!4月27日,从市经信局了解到,合肥已部署了今年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要点,力争创建绿色工厂8户、绿色设计产品20款以上,实施工业绿色发展重点示范项目10个左右。

关键词:节能降碳

举措:抓顶层设计和供需对接

绿色低碳,制造业转型的重点。今年,合肥将编制《合肥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部分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为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提供指导。同时,继续开展重点企业节能诊断,提升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水平。

亩均效益成为评价标准,合肥将常态化做好落后产能退出。目前,市经信局正制定市级落后产能退出方案,坚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另外,合肥将聚焦“两高”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围绕年度工业节能重点工作任务,完成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和日常节能监察工作,配合省节能监察中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节能监察检查。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将成为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目前,合肥正落实变压器、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引导设备生产企业扩大高效节能设备绿色供给,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加快高效节能设备应用,培育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和“能效之星”产品。

关键词:资源利用

举措:抓基地建设和试点任务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0%左右……这是合肥今年提升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

为了达成目标,合肥将对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目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培育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大力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同时鼓励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蓄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破碎分选、柔性拆解等技术装备研发。

作为试点城市,合肥还将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加快三大平台建设进度,充分发挥区域中心企业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和高效再生利用。

关键词:节能环保

举措:抓主体培育和推广应用,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作为合肥重点产业链之一,节能环保产业在“链长制”强力助推下,将塑造竞争新优势。“十四五”规划提出,合肥将实施产业基础能力再造行动、产业链现代化升级行动,力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3%以上。

为此,合肥将做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工作,摸排一批节能环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好定期调度和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大先进技术产品推广度方面,合肥不仅将编制发布合肥市工业领域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技术暨生产企业、服务机构推荐应用导向目录,还强化供需对接,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应用落地。

合肥晚报2022-04-29

 

 

利津县以工业化理念让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文章下载

利津县以工业化理念让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永恒的动力。

利津县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攻坚行动,通过创新模式、培育人才、强化招引,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增强乡村振兴新活力。

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利津县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沿黄乡村振兴发展带为引领,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建设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打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

连日来,在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香菇种植基地里,菇农们熟练地采摘香菇,陆续往外发货。“现在整个香菇示范区里有9个发菌棚,122个种植棚,一个棚能放大约2万个菌棒,一个菌棒能出一斤半到两斤香菇,目前市场上一斤香菇能卖四块多钱,一年可以收两季,一年下来能挣十来万。”香菇示范区负责人王仲春说。

2018年,利津县汀罗镇决定将村民土地集中起来,打造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经营。园区总投资6900万元,占地2100亩,规划建设香菇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畜禽养殖区、民宿餐饮区、休闲观光区五大功能板块,建成和在建设施农业27万平方米。其中,香菇种植区将实现年产菌棒1000万根、香菇2000万斤,果蔬种植区建设大跨度、智能化钢骨架高温棚80个,年产有机果蔬达到600万斤。

就这样,曾经的盐碱地上一个个高标准大棚拔地而起,带动了周边20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收入也到达了107万元,实现了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创新“四共”模式 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利津肉羊产业全国知名,养殖规模稳居山东首位、全国前列,“黄河口滩羊”品牌享誉省内外。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缺头少尾”、链条不健全、产业层次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利津县创新建管共赢、多方共融、利益共享、两区共建“四共”模式,建设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以改革思路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标准园区,推进建管共赢。投资3.6亿元,建成占地4200亩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建成高标准羊舍256栋、基础母羊繁育羊舍50栋,入驻肉羊26余万只。建设基础母羊繁育、畜禽饲料加工、屠宰深加工等12个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有效解决了“缺头少尾”问题,打造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链条完整的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配套金融服务,培育多方共融。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2.13亿元,以600万元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资金,撬动吸引6000万元社会资本,解决园区建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接省农担公司创新推出“黄河口滩羊贷”,为700余户养殖户发放贷款5.3亿元,减轻利息负担2000余万元。解决群众资金难题。依托肉羊养殖特色保险试点,探索实施保险公司“共保模式”,为每只肉羊投保25元,最高赔付800元,降低养殖风险。

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利益共享。通过租赁购买、入园打工等方式,带动园区周边22个村集体、600余养殖户增收。与京东、华为联合打造云商交易、产品溯源、黄河口滩羊产业互联网三大平台,推动“靶向”养殖、订单销售、线上交易。搭建起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框架,加速了农业现代和城镇化步伐。

坚持产城融合,加快两区共建。推动产业园区与生活社区同步建设同向发展,腾空土地2250亩,引导分散养殖户向园区集中。推进产城融合,运用市场化手段融资7578万元,建设政和小区二期工程,打造集产业、教育、医疗、商业、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引导养殖户向城镇集中,解决园区内养殖户居住分散、生活不便问题,让老百姓过上“上楼居住、下楼工作”的新生活。

高标准规划园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利津县统筹整合资金、项目、政策、资源要素,向重点园区片区集中集聚,推动发展平台提档升级,重点推动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汀罗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按照产业“标准化、链条化、融合化”发展思路,围绕滩羊、特色果蔬、中草药、现代渔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其中,特色果蔬产业,抓好智联农创、七龙河、圣水园等农业园区高标准设施果蔬项目建设,引进绿色循环模式,带动果蔬产业由大田果蔬向设施果蔬、由传统品种向特色品种、由无公害向绿色有机发展。

创品牌,提升产业园区软实力。利津县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结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做好品牌传播推广和品牌展销营销,重点培育扶持“黄河口滩羊”“一品益津”“一大早”等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以“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特色乡村资源和农业产业为依托,通过农民丰收节、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加快推进农旅深度融合,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和知名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盐窝镇新村,养殖户赵新利正在将今年第一批肉羊装车,发往新疆。赵新利从事肉羊养殖有10多年的时间,每年收入30多万元。受益于园区的各类配套设施,肉羊出栏量不断攀升,可观的市场行情和效益,让村民养殖的劲头更足了。在盐窝镇,1600多个像赵新利这样的养殖户,靠养殖肉羊发了财。

汀罗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是利津县坚持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缩影。

按照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思路,利津县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黄河口滩羊产业园、黄河口数字水稻产业园等一批高水平示范园区,以园区形成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在各镇街打造的示范片区,在全县范围内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城乡融合驱动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利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刘炳岭说。

大众网2022-4-11

 

 

菏泽市工信局:持续惠企 提升服务 点燃工业发展“加速器” 文章下载

菏泽市工信局:持续惠企 提升服务 点燃工业发展“加速器”

近年来,菏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落实惠企政策、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纾困帮扶等措施,继续精准聚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惠企政策,提振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抓好政策梳理。进一步梳理汇总政策,汇编成册,根据各企业规模大小、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分类建档、逐个编号,逐项逐条对接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引领企业借力政策扶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抓好政策宣贯。自2021年以来,组织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政策宣贯大会,菏泽市工信局三次邀请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和山东大学的教授、专家,对国家和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市、县也分级组建了政策宣讲工作队,分层级进企业开展政策助企服务活动,打通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抓好政策落实。近期,针对企业提出的“操作难”问题,组织全市工信系统“惠企政策进千企”公开服务活动,手把手为企业解读政策、指引申报、归集材料,耐心细致地向企业提供各项服务,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提升服务水平,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在全省首创市级工业企业综合创新管理服务平台。从政策宣贯、市场拓展、金融对接、资源互通、供应链贯通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企业超过4000家,服务机构入驻超过100所,总访问量超过百万余次;累计发布惠企政策资讯达1.3万余条;发布工业品数量超100种,实现金融意向合作10余次,款项额度超千万元。

二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技术、制造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2021年,列入省级创新项目计划20个,研发经费投入1.78亿元,项目完成实现产业化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2.1亿元,新增利税2.4亿元,申请专利204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技术水平全部达到国内先进以上。

助力企业纾困,守护企业发展活力

围绕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守护企业发展发展。

一是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纾困成本。今年以来,推进市县各纾困专班,充分发挥部门职能,集聚资源,精准施策,坚持深入企业一线,走进车间,与企业面对面开展服务,一对一提供帮扶,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应纾尽纾,帮助企业走出生产经营困境。

二是切实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培育应急转贷机构,截至目前,菏泽市已成立应急转贷机构14家,其中市级6家,县级8家,备案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五位。今年以来,已服务企业438家,开展业务661笔,转贷业务额达108亿元。围绕“四新”经济和“十强”产业,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关键产业链,东明石化、步长制药等14家骨干企业,入选了山东省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白名单,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是切实帮助企业降低培训成本。自发生疫情以来,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影响,运用山东省企业家网络学院软件、微信公众号等,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四个专题线上培训11次;依托鲁西南大数据中心等机构,组织医药产业数字化论坛等专题培训20场次,累计培训民营企业4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菏泽市工信局2022-04-15

 

 

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重庆提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文章下载

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重庆提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夜幕降临,大足城区近2万盏路灯照亮了大街小巷,这些由重庆四联光电科技公司制造的路灯,不仅光线通透柔和,还能自动开关和调节亮度。

在万盛经开区,重庆万盛浮法玻璃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其玻璃产品生产全流程融入绿色、低碳工艺,带动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各项目标。

上述两家重庆企业,都入选了工信部“绿色制造示范名录”成为全市工业绿色制造的代表。截至去年底,重庆累计创建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园区15个,其中包括国家级绿色工厂35家、绿色园区3个。

今年,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工业绿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重庆计划创建市级绿色工厂50家,市级绿色工业园区5个,提速工业低碳转型。

产品“含绿量”提高了

几年前,由四联集团整合蓝宝石LED及智能控制技术构建的市政照明系统,在大足区全面推广。

“过去我们的路灯照明是采用传统高压钠灯,照明效果与LED灯差距较大。”大足市政园林局人士说,为实现节能控制,该局联合四联光电科技,对辖区公共照明设施进行了改造。

如今,LED绿色节能路灯不仅照亮整个大足城区,在路灯管控方面亦更加“智慧”——通过应用无线通信、大屏幕指挥调度和城市地理集成等信息技术,形成了精准、可视化、全方位的城市路灯照明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

数据显示,此举让大足每年节约电费650多万元,节约维护及耗材费用50多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30吨。

实施技术创新带动产能增长的同时,通过实现低碳、循环生产,增添产品“含绿量”,这样的绿色企业在重庆有不少。

在浮法玻璃公司,玻璃生产线投产时所产生的烟气最高温度达500℃以上,这些废气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热污染。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通过建立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回收高温烟气用于发电,不仅保护环境,每年还解决了企业约1/4的用电需求,并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节约标准煤1.77万吨。”浮法玻璃公司负责人吴雪明说。

相距浮法玻璃厂区不远的重庆耀皮工程玻璃公司,同样是一家绿色企业,工业节水系统是它的“代表作”。

“对我们来说,下雨就是‘下钱’。”耀皮玻璃工程部负责人裴辉说,企业通过引入循环水及雨水预处理系统,每逢下雨天,该系统会自动将雨水收集储存到蓄水池内进行净化处理。这些水资源不仅用于玻璃生产时的喷淋降温,实现循环利用,还能在过滤后作为生活用水,用于食堂养殖鸡、鸭、鱼,改善职工伙食。

产业向绿让园区环境变美了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当前,全市越来越多的园区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向绿,带动环境变美。

比如,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是国家级绿色园区,它的绿色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应用方面。

在园区智慧指挥中心平台,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园区入驻企业各类数据和监控画面,这些数字化的企业资料库,让园区能实时掌握入驻企业日常运营情况。

“平台的生态环保监测板块,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形成园区环保监管系统,实施‘一企一档’管理,可定期对园区内企业的环保信息进行登记备案。”鱼复工业开发区产业促进服务部负责人鲁进表示,平台能通过企业污水排放口和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的视频监控系统及在线检测系统,当排放超标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园区将及时帮助企业排除隐患。

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我市工业园区还同步加强对环境生态的保护防控。

例如重庆经开区的茶园污水处理厂,曾经一度污水溢流影响环境,为周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带来不便。

对此,重庆经开区通过协调处理东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与茶园污水处理厂管网连通,既解决了后者污水溢流问题,又保障了前者按期建成投用。

重庆经开区还持续支持辖区企业实施绿色技改,针对不同产业类型企业,“一企一策”设计对应绿色环保生产方案。

市内另一个国家级绿色园区,长寿经开区通过构建多级防控体系,保护沿江生态。

在长寿经开区,不仅会定期举行常规性的消防演练,如降温排爆、消防灭火等,为防止工业污水给周边水源带来污染,长寿经开区还建立起公共管网、防控水坝等5级防控体系,将工业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10余道工序的专业处理,确保不让污水污染周边土壤和水源。

强化产业准入和产能退出机制

“重庆在实施绿色制造的过程中,还特别强化产业准入和产能退出机制。”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重庆将加速围绕企业层面推进能效“领跑者”和绿色工厂创建,从生产源头降低能源消耗,削减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还将通过引育第三方绿色制造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企业、园区、行业之间的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

另一方面,重庆也要逐步强化完善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控“高耗能、高污染、消耗资源性”等“两高一资”项目进驻,推动新建产业项目进园区,加快中小企业集聚区规范发展,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巩固“散乱污”企业处置成果,为优质企业发展腾出空间。

“培育全市工业绿色发展体系进程中,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仍是当务之急。”该负责人称,建设绿色工厂是在电子、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中,选择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集中创建;发展绿色园区,是从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择优创建,促进园区内企业资源交换利用,实现园区整体绿色发展。

另外,今年重庆还将在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供应链培育和绿色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下功夫”,并从企业层面持续推进节能低碳化改造、清洁化改造、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工业节水改造和绿色基础能力提升。

人民网2022-3-17

 

 

滨州:技改引领 以变破局 助力全市工业企业技改提级 文章下载

滨州:技改引领 以变破局 助力全市工业企业技改提级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技术改造“稳定器”和“加速器”的作用,持续深入实施“千向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行动,倾力打造“云技改”服务模式,聚焦“工业技改提级”,坚持“线上线下、条块结合”推进思路和“一县一策、一业一策”技改方针,为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提档升级按下快进键。

一是升级平台建设,深化项目要素保障。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升级了“滨州市工业企业产供销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及时获得所需供求信息,保障全市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畅通,有效化解疫情防控期间“原料匮乏、产品滞销”等问题。滨州市工业企业产供销综合服务平台是围绕滨州市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医药医疗器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家纺服装行业等重点产业打造的智能工业产业供应链管理平台,聚焦工业企业生产运营所需的各类原材料、设备、备品备件等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发布和交换共享,为社会提供区域内重点基础工业品、必备工业用品信息支持,为工业企业提供产能供需、厂商增值、要素赋能等服务。平台免费向企业开放,目前平台供应产品库信息12092条,发布政策、通知、招采信息总计30160条。

二是线上对接加速,激活技改投资增长点。深化“云技改”服务模式,分县市区“一县一策”举办线上技改供需对接活动,已在4个县市区开展对接活动,覆盖企业800家以上。与会企业扫码参会,领导线上致辞,服务商线上路演,企业在线表达技改诉求。帮助指导工业企业转变技改思维,提升技改理念,创造技改氛围,建设技改环境,帮助解决工业企业“不愿改、不会改、不能改、没钱改、缺人改”的根源问题和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的最大痛点及堵点,全力开展线下齐聚一堂,线上入群对接活动,点燃全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热情。线上技改供需对接会具有“多快好省”特点:一是参会人员多,不受会场限制及疫情防控影响;二是供需对接快,企业与服务商在线对接更加快捷高效;三是会议效果好,服务商可多次进行路演,企业可实时观摩路演,会议结束而服务群永存;四是会议成本省,为参会者及会议组织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三是发挥“技改小分队”作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大考。

发挥市县两级“技改小分队”作用,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配合下,深入县市区,按照市指挥部印发的《滨州市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导意见》要求,从完善防控机制、定期开展核酸检测、严格职工健康管理、落实防控措施、加强物资储备、做好宣传培训、强化应急处置、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督导坚持等9个方面,为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提出指导意见,指导企业抓好工作落实,帮助企业夯实防控基础。随着全市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和疫情防控形势稳向好,“技改小分队”第一时间深入项目现场,精准指导项目推进并建对市县重点技改项目施工情况进行日调度,包括项目开工情况、在场施工人员人数、施工人员返工率、未达满负荷施工原因等,有力推动重点技改项目复工复建。

滨州市工信局2022-04-14

 

 

广州市工信局:制造业将是主战场,稳住工业“压舱石” 文章下载

广州市工信局:制造业将是主战场,稳住工业“压舱石”

虎年闯创干|广州市工信局:制造业将是主战场,稳住工业“压舱石”

读懂广州·热爱广州·贡献广州之虎年闯创干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高“广州制造”“广州服务”“广州质量”“广州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今年1月25日公布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首次出现。对此,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一级巡视员高裕跃表示:“可以说,未来制造业将是主战场,我们将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聚焦打造数产融合的标杆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以‘链长制’为抓手,全面打造‘5686’工作推进体系。”

重拳出击:“链长制”拉动21条产业链

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2022年,广州将努力实现全年工业增加值超7000亿元,增速6.5%,力争7%;确保完成省下达工业投资额任务1221亿元、增速11%,力争1320亿元、增速2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超10%。

2021年,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21条产业链,广州建立了“市级链长 链主企业”政企协同的工作机制,设立了市“链长制”办公室、“链长办”“链长”“链主”企业工作专班,21条产业链的行动计划陆续出台,同时,在“纾难解困”“链金合作”“数字建链”“指标评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如果说2021年是“链长制”的启动年,2022年就将是“链长制”的执行年。广州工信部门将围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抓好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推动纾难解困,将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找准堵点断点痛点,建立“纾难解困清单”,由链长高位推动,部门协同,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体制化、标准化、系统化、批量化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问题。二是加强产业链对接合作,将组织“链主”企业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链条的产业合作交流,举办重点产业链“大手拉小手”供需合作对接活动,推动一批产业链合作项目落地;组织“链金合作”见面对接会,推动“链金合作”机制,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链制定供应链金融专项授信政策,配置专项信贷资源,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探索供应链票据等创新形式,帮助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三是加强督导支撑,将建立评估机制,强化日常督导,加快产业链工作推进;开展市“链长制”战略咨询支撑,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智力支持。

内外兼修:稳当头抓招商培企业推转型

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首先要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些都为广州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2022年,广州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稳住工业这个稳定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全市将建立市领导调度服务机制,市主要领导每月、分管市领导每周调度工业稳增长,针对性开展“暖企服务”,坚持“每周一联系、每月一通报、每月一报告”,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诉求。

在“稳”的基础上,广州将聚力大抓招商、招引大商。今年将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提升年”行动,积极“跑上去”“走出去”“沉下去”——上去汇报对接、出去招商引资、下去暖企扶企,打开招商思路,把蹲点招商、企业招商、园区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各种招商方式的潜力释放出来、活力激发出来,形成全面发力、多点开花态势。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广州将积极打造“小升规、规壮大”的梯次强企方阵,支持广州开发区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探索建设一批“专精特新”园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其中广州有68家企业入选,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列前列。今年广州将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完善服务机制,力争全年新培育70家国家级、200家省级、50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时,广州将继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今年将加快出台以数字化赋能“定制之都”工作方案,继续实施“定制之都”示范工程,打造产、学、研、商、旅为一体化的智能制造示范园,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培育新优势。此外,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广州还将在平台保障、用地保障、规划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等领域给予全方位支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将足够多、足够好的资源向制造业企业项目倾斜,营造良好发展服务环境。

新年“计划书”

着力构建“5686”工作推进体系

新的一年,广州将着力构建“5686”工作推进体系,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聚焦打造数产融合的标杆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以“链长制”为抓手,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体系。

“5”——升级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五大支柱产业;

“6”——开展“智车”“强芯”“亮屏”“融网”“健药”“尚品”六大行动;

“8”——实施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产业链群、技术创新、主体壮大、湾区协同、三品战略、绿色低碳、营商环境八大提质工程;

“6”——“两城两都两高地”,即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打造一批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广州日报2022-2-15

 

 

阜阳:界首“亩均论英雄”改革助力工业企业“披绿产金” 文章下载

阜阳:界首“亩均论英雄”改革助力工业企业“披绿产金”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对于土地这种宝贵而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把有限的资源和空间集中到优质企业和项目中,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找到一条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投入实现最大发展效益的路子——“亩均论英雄”。

以亩产论英雄,就是要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向土地要产出、向存量要效益,这已经成为衡量当下企业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把标尺。而对于企业来讲,“亩产效益”评价既是“紧箍咒”也是“保护伞”。说是“紧箍咒”,是因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指标的可量化性,让那些单位耗能产出效益和单位污染物产出效益地的企业一目了然,用政策和数据双重“硬杠杠”来倒逼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说是“保护伞”,是因为“亩产效益”指标是用数据说话、是用效益说话,丁是丁、卯是卯,效益高的企业可以放心生产经营,并且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

今年2月份,界首市制定并发布以“亩均效益”为重点的政策文件——《界首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方案》,围绕“3+3+X”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印发了《界首市2022年亩均效益评价工作要点》,明确提出2022年,实现低效企业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提高10%以上,亩均税收1万元(含)以下的低效企业提升转型率达30%以上。

2021年,围绕开展低效用地治理工作,界首市通过关停取缔、注资入股、分割转让、协议收回等方式,高效利用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0余宗,累计占地150余亩。率先研究出台了《界首市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方案 (试行)》,阜阳市首块标准地在界首市挂牌出让,这意味着从源头上遏制低效用地,加快破解“天花板”制约、消除“成长的烦恼”。截至目前,按照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标准地”的标准予以整理后,已出让“标准地”4宗,面积达100余亩,为优质企业和优势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这些都体现了亩均效益指挥棒作用,也因此涌现出了一批亩均效益好的企业。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注册成立,为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家“城市矿产基地”——界首高新区田营产业园的支柱企业。公司以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加工为主导产业,主要产品有粗铅、电解铅、精铅、合金铅、ABS塑料等,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再生铅加工企业。

春回大地,虽有疫情搅扰,但企业"赶工增产"的积极性并未受影响。在华铂科技的生产线上,当1吨重的废旧铅蓄电池被投入再生铅回收生产线后,经过多道工序,近630公斤再生铅、100公斤硫酸、70公斤聚丙烯塑料“脱胎而出”,全部可以用于生产新的蓄电池,实现输入一个旧电池,经过绿色环保无害化处理,输出一个新电池。主材料铅的综合回收率在99.3%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在99%以上,几乎把废旧电池“吃干榨尽”。

围绕铅电池回收利用,华铂科技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省产业创新中心、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智能工厂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年处理能力达120万吨,年产再生铅能力达 60万吨。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再生铅和铅合金锭》《再生铅生产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规范X再生铅废气处理技术规范》3项国家标准,发布《电解铅锭》《合金铅锭》等10项企业标准,自主研发了再生铅超大型富氧侧吹还原炉、铅栅低温熔铸系统等绿色关键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再生铅领域的行业“领头羊”。

公司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注重通过绿色化改造提高亩均效益水平,2019年,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全组分清洁高效利用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公司实现产值147.8亿元,扣除奖补返还后实际上缴税金超过3亿元,亩均税收超过70万元,这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企业长期以来植根的“亩均效益”意识,走上转型增效的路子。

位于界首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城科技园的安徽凤杰金属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门从事绿色循环废金属回收再利用,是皖北唯一一家环保型废旧农机回收拆解、加工的企业。主要从事废旧电机、农用机械、五金电器的拆解、回收、研发再利用以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销售,加工成为为新型炼钢炉料。近年来,公司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自主研发、产学研协作、人才引入等形成了一套国内先进的废旧电机、机械家电拆解工艺,年回收拆解30000辆以上报废机动车。2021年,在不到60亩的土地使用面积上实现了产值24.9亿元、税收2.19亿元,亩均税收超过300万元,也让其成为界首工业企业中“亩均效益”的佼佼者。

纵观界首市工业企业中,不少亩均优等生都出自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折射出在面临土地要素日益短缺和工业持续发展的矛盾时,用“亩均论英雄”这根“指挥棒”,对招引项目划上“亩产投入、亩产税收”杠杠和最低的耗能、最少的排污的“红线”,将资源要素腾给低能耗、高产出的项目,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更高的效益。不久前制订印发的的《界首市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明确了将倾力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梳理13条产业链,建立了产业链长制,为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服务。

界首市经信局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推进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通过“政策培育+精准服务”模式,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企业“画像”、为行业“把脉”、为园区“体检”,让‘亩均论英雄’深入到每一位企业家的内心,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释放新动能。”

中国工业新闻网2022-04-21

 

 

广州三年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33平方公里 文章下载

广州三年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33平方公里

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是广州市落实“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抓手。记者从日前举办的广州市村级工业园高质量发展活动上获悉,广州市三年来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33平方公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超580亿元,引入优质企业超5700家,村级工业园面貌焕然一新。这意味着,在《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收官之年,广州圆满完成3年整治提升33平方公里的任务。

提出村园改造“三个一批” 因地制宜盘活土地存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爆发式增长,村级工业园为广州市经济发展立下了功劳。随着社会发展,村级工业园土地低效、产业低端、环保消防治安等问题凸显。昨天企业的“淘金地”,如今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沼泽地”。

一组数据揭示出广州村级工业园的低效和落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对广州市的村级工业园做了一次摸查。结果数据显示,广州共有村级工业园2705个,占地132平方公里,面积占全市现状工业用地总面积30%以上,产值仅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10%,税收仅占全市工业企业总税收6%。

整治提升,大势所趋。广州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列入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向“硬骨头”宣战。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方面表示,广州村级工业园的现状情况相对复杂,园区建筑形态、用地规划、环保消防、违法建设等问题普遍存在,具体情形又各有差异,不适宜“一刀切”。考虑现状产业升级需求和规划发展要求,广州市在进行村级工业园改造中创新提出“三个一批”——即淘汰关停一批、功能转换一批、改造提升一批。

“淘汰关停一批”,即结合拆违治污实施淘汰关停,清退低端落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功能转换一批”,针对中心城区条件较好的村级工业园,鼓励其进行“微改造”,创新“村改创”模式。“改造提升一批”,对于适宜保留产业发展功能的村级工业园,采取连片拆除重建或综合整治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等产业。

分类审批、迈过“确权”门槛 鼓励“工改工”“工改新”

村园整治提升千头万绪,消防审批问题成了改造路上最大的“拦路虎”。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广州不少村级工业园改造审批面临着土地“确权”问题,导致改造和后续经营一度搁置,消防审批也难以通过。困局在今年迎来转机。今年5月,广州市出台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改造工程消防审批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简化村级工业园消防审批流程。

对于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但已列入村级工业园改造计划的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应在建设前将已经审定的项目改造方案上报项目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审核符合要求的项目改造方案提请所在区人民政府召开会议,区人民政府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按照改造后的使用用途和建筑物性质,分类办理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和备案手续。

已列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20〕66号)范围内的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不含淘汰关停类),及纳入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年度计划、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改造项目,均可以按照《工作方案》,特事特办。通过提交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建设工程规划问题的会议纪要、政府审定的改造方案以及权属证明文件等,帮助部分村级工业园迈过了“产权”难关。

此外,广州市还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解决村级工业园布局分散、形态破旧、产值税收低、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比如,对拆除重建项目,支持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将经营性用地转为国有用地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的比例由30%降为20%,有合法手续的无须按现状用地面积和毛容积率计算权益面积,且无须对超出权益部分面积进行分配。此外,为调动市场积极性,广州通过提高容积率、调节利益分配释放政策红利,创新设置新型产业用地(M0),允许产权分割,增加配套比例,支持“工业上楼”,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近一半的村级工业园被划入工业产业区块,以“工改工”“工改新”为主的原则,保障工业用地功能。

截至目前,全市按照三年计划铺排,广州共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33平方公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超580亿元,引入优质企业超5700家,新增就业岗位超14万个,改造后的村级工业园面貌焕然一新、土地更加集约、产业更加集聚、隐患大幅减少、村集体收入翻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抓好载体建设和产业导入 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接下来,在“限拆令”的要求下,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将如何稳步推进?

“村园整治提升需要产业持续运营,需要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多种资本合作,慢钱做慢活。”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院长江浩用“去旧存精”总结广州上一阶段村级工业园工作,他建议争取打造城市更新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混合改造试点项目,引导连片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共同改造,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把握整合周边用地比例上限。他建议,积极培育发展国企或鼓励国企参与旧改,采用国企适度参与的模式,尤其是尚未有意向合作企业,推动村园改造快速推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张振华提到,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我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中国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近年来,通过产业融合等手段,广州出现了信义会馆、太古仓、珠江琶醍等创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案例,形成了“广州方案”。张振华表示,历史文化遗产类产业创意园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盘活工业遗产,更好地统筹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跳出土地财政单一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村级工业园改造运营企业看来,持续运营比前期改造更具挑战。时代商业副总经理沈鹏指出,村园改造存在四大痛点:前期缺少精准定位,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缺少优质资源,产品容易错配;缺少产业渠道,难以又快又好完成招商;缺少深度运营,难以持续保持活力。“在延续历史建筑肌理之上,以发展的眼光针对目标用户打造具有前瞻性的产品与配套,并基于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进行产业规划与导入。”沈鹏指出。

记者获悉,“产业园区招商合作联盟”已于日前正式成立。联盟包括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广东省制造业协会等十家行业协会机构。联盟将充分借力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产业导入和产业培育,加快推动园区产业成群成链发展。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广州市“十四五”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村级工业园改造方向,突出“工改工”“工改新”两个重心,抓好载体建设和产业导入,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1-12

 

 

常州高新区实施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四年行动 文章下载

常州高新区实施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四年行动

4月27日,记者看到,常州高新区龙虎塘街道新四路以南一片约55亩的空地上,除一栋办公楼保留外,其余厂房已拆除,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今年刚进入市重点项目库的涵恒医疗新项目就位于此地,建成后将填补我市专业医用高精密注塑模具的空白。

“这里原是协鑫光伏所在地,企业从2019年起逐步关停。涵恒医疗作为我市核酸检测筛查咽拭子的重要保供企业,日生产量屡创新高,亟待扩产。去年在政府指导下,涵恒医疗收购了该闲置地块,达产后预计亩均税收超60万元。”龙虎塘经科局副局长高柳告诉记者。

坚持“项目为王”,高新区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也迎来了全区工业建设用地“饱和”的“阵痛期”:一边是项目招引落地面临的土地制约瓶颈,一边是闲置低效土地“沉睡”,如何破题?

2017年,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工业企业用地普查工作,花3年时间超额完成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增效用地1万亩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今年高新区又启动四年行动计划,以提质为本,侧重产业链配套项目引进,实现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高新区(新北区)经发局局长童广武说。

防控不松,增效不停

前不久,高新区(新北区)经发局接连两次牵头,召集区财政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等工业用地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召开线上会议,商讨了4宗地块的提质增效工作,其中收回众新生物1宗闲置地块3.93亩土地;拟将约50亩闲置地块作为改扩建用地;另有2家企业利用现有14万平方米厂房进行技术改造。

今年以来,高新区在全力以赴防控疫情的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线上指导、线上申报、线上审批、视频会议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闲置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刷新工业用地增效“加速度”。

今年1—3月,全区实施工业用地提质增效项目18个,提质增效工业用地1088.4亩,为招引重大项目提供有效承载空间。

两张清单,一宗一策

位于薛家镇的威乐智能水泵及水泵系统项目,当前正处于厂房主体施工阶段。这里原来是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老厂房,2020年政府回收后,引进威乐智能水泵项目,实现当年回收、当年引进。能被快速盘活,得益于高新区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系统。

区企投中心主任马一军介绍,从2018年全区开展工业用地增效工作开始,就对每家工业用地企业逐一“过堂”,企业含金量一目了然。近年来,该系统全面摸清了全区约3800家工业用地企业、近11万亩工业用地的“家底”,形成用地需求、存量资源供给两张清单。

同时,按照综合评价情况,将工业企业划分为A、B、C、D、T5类,按类实行差别化政策,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威乐智能水泵项目所在地原为C类用地,引进龙头后,预计将新增年销售5亿元。

被评为A类企业到底有什么用?“最直接的就是给他们降成本、增资源。”区企投中心副主任蔡文锦告诉记者,高新区对A类企业实行培优扶强政策,企业可以获得审批绿色通道、优先用地需求保障、优先用电用能保供;对落后淘汰企业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提供支持。

不仅如此,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高新区增效办还全面摸排了全区符合两规的3个月、6个月、9个月可供地地块情况,制订“一宗一策”处置方案。目前,全区形成“369”可供工业地块40宗,共计2463亩。

亩均指挥,严格准入

寸土产寸金,“亩均”是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指挥棒”。

近年来,高新区通过盘活存量保障了23个总投资210亿元的新入库市重点工业项目的用地。2021年,全市20家工业亩均效益奖企业中,高新区占9家。

为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全面加强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四年行动计划中,明确了投入产出、建设达产标准,突出“差别化管理”和“存量挖潜”。对A、B类用地企业培优扶强,推进C、D类用地企业腾退转型,引导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开发利用、兼并重组,促成企业产业转型、提档升级。通过技改、扩建,提高原有地块和厂房的利用率,增加亩均效益。

“多措并举,通过摸排唤醒土地存量、培育产业增量,实现全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实现全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增长50%以上。”童广武说,目标是通过4年的努力,全区提质增效低效工业用地总量达15000亩以上,其中连片盘活(收回)5000亩以上。

新华报业网2022-05-04

 

 

北海铁山港区建设更高品质更具魅力的现代化工业强区 文章下载

北海铁山港区建设更高品质更具魅力的现代化工业强区

笔直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标准的厂房拔地而起,覆盖五大集群的主导产业建设正酣,往来世界各地的货船在这里卸货装箱……四月的北海铁山港区,发展的大潮蓬勃涌动,奔腾不歇。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调研,在北海铁山港公用码头留下殷殷嘱托,为北海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五年来,铁山港区牢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向前、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更高品质更具魅力的现代化工业强区,向海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铁山港区召开发布会介绍过去五年发展成就。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21年,铁山港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11.68亿元,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居北海全市乃至广西前列,并首次获评“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项目是增量之源,产业是发展之本。铁山港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持续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速破解招商难题,为向海经济增添了强大动能。

精心筑巢,引凤来栖。五年来,铁山港区致力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大幅完善重大项目等服务机制,创新升格项目帮办中心,服务功能显著优化,企业开办压缩至0.5个工作日办结。推动“放管服”“多证合一”改革和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地见效,五年来为辖区企业落实减税降费超16亿元,办理出口退税5428.9万元。成功研发全国首台企业全生命周期自助一体机,集成企业主要业务自助办理,得到自治区肯定。

铁山港公用码头全景。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组建征地搬迁工作精锐队伍,干部群众携手攻坚,大力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征地搬迁规模和质量领先北海全市。同时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启动智慧园区建设,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园区发展的潜力更强、优势更显。

营商环境近悦远来,企业项目纷至沓来。数据显示,五年来铁山港区累计签约各类项目195个,项目投资总额为6368.4亿元。其中,工业产业项目99个,投资总额为5519亿元,实现到位资金538.65亿元。

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工业领跑步伐坚定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与基石。向海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高质量发展,五年来铁山港区锚定工业强区的目标,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在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工业跨越发展。

主导产业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五年间,铁山港区由两大主导产业发展为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工业格局。绿色化工产业质效提升,北海炼化增加产能150万吨,总产能达800万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中航化、川化硫酸钾、新奥燃气建成投产。五年间,绿色化工产业产值累计1785.74亿元。

在铁山港生产的不锈钢新材料走出国门。南国早报记者 彭庆摄

金属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产业亦不断壮大。北港新材料积极研发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超薄精密不锈钢产品填补了广西空白。临港新材料产业园开园,综微环保、鱼峰环保等下游企业建成,产业链不断拓展。五年间,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累计2765.62亿元。

高端造纸产业蓄势待发。斯道拉恩索建成投产,太阳纸业白卡纸、文化纸、纸浆全线投产,玖龙纸业加快建设。五年间,高端造纸产业产值累计132.26亿。

新能源产业也取得稳步发展。五年间,新能源产业产值累计60.5亿元。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产业异军突起,信义玻璃一期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产能每天达5200吨,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在全国玻璃科学技术2021年年会精彩亮相并获大力推介。

产业布局优,工业发展快。五年间铁山港全区工业区工业总产值5116.86亿元,工业区工业贡献税收590.03亿元,工业产值持续占全市50%以上,成为北海首个千亿元产值园区。工业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省级开发区序列。

物流配套逐步完善

区域合作不断扩大

打造向海经济,核心在港。铁山港区着力建设发展港口,完善港口配套服务功能,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扩大区域合作,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铁山港公用码头一派繁忙。

五年来,铁山港区大力推进港口建设,工业区拥有已生产性泊位22个。铁山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1至4号泊位获批开放,5至6号泊位完成预验收。30万吨航道及码头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航道三期二标段、万吨级锚地一期、公共执法码头等工程建成。总投资约3.4亿元的石头埠作业区23号泊位工程开工建设。北暮作业区7至10号等泊位开工建设。港口启用车辆预约和智能闸口系统,通关服务效能有新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离不开更通畅的陆海通道。五年来铁山港区持续完善进港道路设施,有效打通路港联动“最后一公里”,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实现路港电气化直通。中石化铁路专线、1至4号泊位进港铁路专线建成通车,海铁联运日益繁荣。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铁山港进港专用线成为广西首条铁路与港口电气化直通的组合线路,每趟列车最高可压缩25%的运输时间。向海大道扩建升级,交通运输更加便捷。

铁山港公用码头一派繁忙。

路港通畅,则商贸繁荣。五年来,铁山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1805.23万吨,年均增长8.8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98万标箱,年均增长49.64%。2021年全年发成铁路发运量约420万吨。工业区物流企业发展迅猛,总数已达200多家,凯森物流、华南销售等已成长为领军公司。玻璃、钢材、纸板、天然气等货物外运源源不断,陆域物流网日益密集。

在铁山港生产的汽车玻璃走向世界。南国早报记者 彭庆摄

海洋经济稳步发展

特色种养有序推进

建设现代化向海经济的最大潜力在海洋,最大空间在海洋,最大动能也在海洋。长达80公里的海岸线是铁山港区向海图强的天然优势。铁山港区发挥近海优势,精准施策,做足做活海洋文章,大力发展与海洋息息相关的滨海休闲游、海洋养殖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滨海乡村旅游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当地白龙珍珠城获评国家3A景区,青山头鸿福渔家通过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复检,青山头村被评为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滨海乡村旅游在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会上获得重点推介。五年来接待国内游客453.7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超50亿元。

以金鲳鱼养殖、南珠养殖为主的海洋养殖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增长点。铁山港区优质金鲳鱼养殖发展迅猛,2021年产量高达3万吨,金鲳鱼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优势区加快创建。南珠养殖面积过万亩,产量持续增长,南珠产业加快振兴。

高效果蔬产业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五年来,铁山港区稳步推进设施农业,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项目奖补等措施强力推进全区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盐灶村山东寿光大棚示范基地和陂塘村设施果蔬产业示范基地,并以此为依托规模化发展以豇豆、冬瓜、辣椒、节瓜、西甜瓜、香蕉等为主的果蔬产业,2021年种植面积高达8.75万亩,预计总产值超过6亿元,有力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

南国早报2022-04-21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