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森林城市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林业局

题目: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资料提供时间:2023-04-20

目录

更多

发展“森林碳库”推进国土绿化 文章下载

发展“森林碳库”推进国土绿化

森林是“碳库”这一论断,阐明了森林的多功能性和多重价值,辩证分析、准确把握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扎扎实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深刻揭示了新发展阶段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联系。在此背景下,全面准确理解“森林是‘碳库’”这一新论断,掌握森林发展重要价值,进一步推动国土绿化,是当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森林是“碳库”

与“双碳”目标紧密相关

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巨大环境成本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需要重视林业的协调发展机制,探寻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路径。

回溯我国和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程,近两三百年,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矛盾、冲突和危机。这既是西方工业文明寻求延续乃至新生的探索和挣扎,也昭示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转变西方工业文明旧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应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跨越式走过了西方工业革命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巨大的社会发展成就与资源、环境消耗相互交织,超量的经济产出与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相伴。面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浙江工作时,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指出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从而为我国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认识“森林是碳库”,首先要科学准确理解“双碳”发展目标。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庄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也将在经济、能源和环境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深刻变革和影响。要实现“双碳”目标,其本质和核心是要推动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实现产业发展转型、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变的经济社会变革。

从理论层面来看,“碳达峰”是指到某一个时间节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且逐步回落。这个时间节点可能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段或区间。区间内碳排放曲线可能会出现多次峰值,直到最后呈现稳定回落态势,才算实现“碳达峰”。实现“碳达峰”,应科学认识“碳达峰”这一过程,保持区间内多次峰值出现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做到不刻意制造“碳冲锋”,不人为制造运动式“减碳”。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提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提升吸碳能力,或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碳封存、碳捕获等)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而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其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社会成本最低的碳中和实现路径,而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森林“碳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国家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伴随森林质量不断提升,森林将发挥更高的固碳速率和更大的碳汇增长潜力,专家们对此充满信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森林是‘碳库’”,不仅凸显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地位,也是森林可作为实现“双碳”目标重要抓手的重要判断。

森林是“碳库”

对“双碳”目标意义深远

要深刻理解“森林是‘碳库’”这一重要论断,首先要辩证认识碳库。

所谓“碳库”,即碳的储存库,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存储碳的各个部分。碳库通常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碳库。

“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碳源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是生命共同体,都有固碳的功能。

森林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既是碳源,也是碳汇,但碳汇的作用更突出,固碳能力、固碳规模都十分可观。这就是为何将森林形容为碳库的主要原因。“森林是‘碳库’”的论断,具有直观、立体、形象的特质。当前,人类已经积累和掌握了较多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等方法,可以直接有效地增加森林碳汇能力、扩大碳汇规模。森林对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专家提醒不宜过分夸大森林在这方面的影响。森林既是碳源也是碳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通过呼吸作用还会释放一部分二氧化碳。中幼林等处在生长期的林木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产生碳汇,但成熟林、过熟林,在老化、腐朽的过程中会将原先生长期固定的碳汇逐步释放。

践行“森林是‘碳库’”

要突破短板

专家指出,建好森林“碳库”,让森林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要解决当前森林固碳能力不高、固碳规模提升面临诸多困难和短板的问题。他们从保障生态安全视角,从扩大木材消费、提升木江苏大丰沿海林场材安全视角,从统筹兼顾生态安全与木材安全视角,提出了大力发展森林“碳库”的具体路径。

一是要从保障生态安全视角发展森林“碳库”。越是复杂、优良的生态系统,其固碳能力、固碳效果、固碳规模越强。要充分认识到森林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在努力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加强森林经营,保护天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退化的、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韧性,更好地发挥森林对缓解碳减排、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调节作用。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思考森林发展和转型的路径,衔接好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注重和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

要将思想上、理念上的认同,尽快转化为有效的实践探索,真正将森林建成高价值的碳库,在发挥森林多样化功能作用的同时,实现碳汇的累积;同时,要加强对实践探索的鼓励和支持,真正让“森林是碳库”这件好事、实事办好、办实。

二是从扩大木材消费、提升木材安全视角发展“森林碳库”。不仅增加树木的供给可以提升碳汇能力,增加木材利用也能实现固碳功能。相比钢铁、水泥、塑料,木材是世界四大基础材料中唯一“从原料到废弃物”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具备资源永续、环境友好、感观舒适特征的材料。长期以来,政府和社会所倡导的“以钢代木”“以塑代木”发展理念,是在“木材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森林永续利用原则难以落实情况下,国家为修复森林创伤、阻止森林资源净减少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若将这种“反向替代”(以高能耗材料替代绿色材料)作为一种常态,便会在实践中背离绿色发展初衷。

据研究测算,国内企业部门,生产每吨钢材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1.83吨,生产每吨铝材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11.2吨,水泥为0.8—0.9吨。由于树木被采伐之后可以把碳汇锁定在建筑和家居之中,因而使用木材则具有长期固定碳汇的效果。一方面,伐木造林之后,新造林木通过自然生产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碳汇;另一方面,在建筑及其他领域,以木材替代钢筋、水泥、铝材等高碳排放材料的使用,实质上也有利于降低碳源排放,增加碳汇。

随着技术发展,木材应用领域和范围均大幅扩展,木材在多个领域均表现出替代其他多种资源、材料的发展特征。

例如,18层高的挪威WoodHotel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7920平方米的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中心”地上6层均由交叉层压木材建成,所有的楼层、柱子、墙面、屋顶、电梯井、防火梯等均为木质材料;日本住友林业公司计划在东京建造一栋70层的全木建筑等。

2018年,《自然》杂志发表了华裔科学家胡良兵教授研究团队的新发现,通过简单技术将木材处理为硬度媲美钢铁的高强度材料,具有在交通、航空航天领域里取代金属和聚合物的潜力。

大力倡导“以木代塑”“以木代钢”新发展理念,不仅是重新审视木材供给、木材利用问题的重大资源战略视角,还是契合环境—经济耦合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发展方略。

三是从统筹兼顾生态安全与木材安全视角发展森林“碳库”。发展森林碳库要深刻认识林业现代化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着眼于林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未来林业发展应该兼顾生态安全与木材安全,两个安全均是发展森林碳库的应有之义。生态安全是林业的“绿水青山”,木材安全是林业的“金山银山”——生态安全为木材安全的实现提供保障,木材安全进一步反哺生态安全。如果脱离了木材安全而单纯强调生态安全,未必会带来更好的生态效益。

科学完整的木材安全内涵应是通过高效的森林经营,立足于国内木材供给为主,以利用国际木材为辅,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木材数量及质量需要。对木材安全问题应该做到“资源由自己掌控”。积极发展森林碳库,重点培育国内森林资源自给自足能力、林业经济——生态功能耦合发展能力、木材资源与产品国内循环能力。

国土绿化2023-4-4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旅融合绘就时代新画卷 文章下载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旅融合绘就时代新画卷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以来,我国旅游业正在快速复苏并加速回暖。

在广东东莞樟木头,就有这么一处神奇的绿水青山,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逐步探索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成为广东省和东莞市旅游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就是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观音山第一福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坐拥东莞市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是我国首个民营国家森林公园,同时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享有“中国楹联文化名山”的荣誉称号,被誉为“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曾先后荣获“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等多项殊荣桂冠,还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称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样本”。

自建园以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就以“生态建园、文化立园”为抓手,整合生态文化、姻缘文化、历史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通过23年不懈努力与建设,昔日这座名不见经传的荒山野林现已成为生态的绿洲,形成了闻名远近的“文化名山”品牌,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观音山特色旅游道路,成为文化旅游景区发展的样板,绘就了文旅融合的时代新画卷。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向记者介绍,依托景区良好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今年春节期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推出了“2023年舞动迎新·福山筑梦之癸卯年观音山五福迎春”活动,象征“五福”的福、禄、寿、喜、财五位吉祥神在演员的扮演下巡游观音山,并与前来观光的游客进行了一系列的沉浸式互动。游客在观音山团圆热闹、喜迎新春的温馨场景。

“月老”手拿姻缘红绳,亲临福山福地观音山

近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牢牢把握文旅融合发展方向,积极打造全新旅游产品。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游客接待量达80多万人次,举办包括楹联、姻缘、生态等在内的50多场文化活动,成为贯彻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践行文旅融合战略的生动缩影。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还长期支持文学、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包括举办全国游记征文大赛、书法艺术大赛、摄影大赛、中国当代文学高峰论坛等系列文化活动;成立“生态文学创作实践基地”,夯实文化名山基础;与广东楹联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助推观音山“中国楹联文化名山”“广东省楹联文化示范山”建设。今年春节前后,公园推出的“观音山杯”征联活动评审结果也于近日正式出炉,最终,40名获奖者从1万多名报名参与者中胜出。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始终牢牢守住森林生态底线,坚持生态文化双轮驱动,每年会推出近50场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兴文,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黄淦波介绍,公园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健康文化节,还推出了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观音山采风行、徒步祈福节、音乐露营节、万人登山活动、青少年启智行、金秋敬老节、姻缘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

“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的表现说明旅游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表示,当前,旅游消费主体和消费形式正在发生变化,旅游业的复苏与振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今年初,广东省召开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这为广东省发展文化旅游业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也为观音山合力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指明了具体方向。黄淦波表示,接下来,将更加注重以高质量载体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为游客打造融合绿色、生态、文化、民俗的游览空间,让游客在丰富的旅游产品中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搜索2023-3-16

 

 

珠海斗门持续扩增绿色版图 至2027年森林覆盖率将达24% 文章下载

珠海斗门持续扩增绿色版图 至2027年森林覆盖率将达24%

身着迷彩服,头顶黄草帽,竹洲岛水松林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赖志荣每天上午8时,都会准时乘船上岛,沿着密林小径守护水松,几乎与世隔绝。

从精心守护世界最大连片水松林,到建成全球最大的水松林自然保护区,珠海斗门持续以“绿”为笔,在开发中留下丰富的生态“资产”,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让好山好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以绿美广东为引领,珠海斗门将全域推进增绿阔绿,建设山水相融的秀美斗门,到2027年实现辖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07%以上。

护林12年▷▷

在珠江口守护“植物活化石”

春分前后的珠海斗门竹洲岛,碧蓝色的水面上,白鹭翔集、绿树成荫,这里有着世界上人工种植连片面积最大的水松林。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对水松林很有感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招聘水松林护林员,就应聘来了。”赖志荣说。

这一干就是12年。

水松,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树种,始生于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与水杉、银杏并称为三大“植物活化石”,被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列入稀有物种。

赖志荣与水松林有着隐秘的缘分。儿时,赖志荣和玩伴们常常乘船登上这里,在这一方的水中小汀嬉戏。

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不断加剧,竹洲岛土壤流失严重,水松林大都呈老态龙钟之相,并丧失了繁衍能力。

“由于防腐、防水性能强,水松自然受到家具制造商的喜爱,这也为它带来了灾难。为了牟取暴利,不法分子通常利用晚上驾船到岛上盗伐、盗挖并贩卖,造成水松数量急剧减少。”赖志荣说。

如何拯救水松林?珠海市和斗门区相关部门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解决抢救水松林的生存困境,并筹备建立了水松林自然保护区。和赖志荣一道,一批批志同道合者成了守护“植物活化石”的护林员。

他们在珠江磨刀门水道的小汀之上,与水松为友,让这片360亩的水松林茁壮成长,成为世界人工种植连片面积最大的水松林。它们与水翁、水黄皮、白蜡树蝴蝶、螃蟹、蟛蜞等动植物融洽相处,形成特有的生态体系。

赖志荣对肩上的担子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说:“每当看到那些爬树的螃蟹、成群的白鹭,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跨越亿年的水松林故事,因为他们的守护得以续写。数万棵水松矗立天地之间,千姿百态,直入云霄,成为珠海斗门逐“绿”前行的生动注脚。

让青山常在,让绿水长流。近年来,珠海斗门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全面建成“区、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各级361名林长走进守护山林的第一线,让“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融园入城▷▷

构建全域城市公园体系

在珠海斗门,生态地标众多,拥有丰富的生态“资产”,当中最受瞩目的当数珠海唯一省级森林公园——尖峰山森林公园。

走进尖峰山森林公园,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参观人群中,不仅有学校组团、社会团体,还有家庭一家大小,以及各类摄影、书画人士,走进山野丛林,行走在繁华植物群落,尽情感受虫叫鸟鸣。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这里“拥抱”大自然,在“绿色课堂”里探索、冒险和成长。

从四季迎春、绿意葱茏的尖峰山森林公园,到在原生湿地上高品位建设的珠海唯一省级湿地公园——华发水郡湿地公园,再到独具特色的黄杨河湿地公园,珠海斗门以做好森林湿地资源管理保护为抓手,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各类公园、生态景观林体系建设,协同城市环境保护、自然地保护、乡村绿化保护工作,以森林小镇、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打造全域城市公园体系。

让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3月21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海示范点建设活动正式启动,斗门禾益城市公园(二期)生态修复示范点成为珠海4个示范点之一。

禾益城市公园(二期)如何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示范点?此前,这一占地3.1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点,仍是一片城市荒废地带,周边杂草丛生,甚至被占来用作菜田,严重影响城市生态。

按照规划,禾益城市公园(二期)将以“绿”为核,开展植树造林,新植树木,种植灌木和地被,绿化面积为近2万平方米,通过“乔+灌”“乔+草”“乔+灌+草”“灌+草”的植物配置模式,形成高低错落、色彩多变的植物景观,将智慧科普、健身游乐、生态共享等元素融入在构筑物上,打造以“植物造景+建筑设计”为形式的“城市博物馆”,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通过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斗门将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引领的生态建设新格局,推进城镇留白增绿,营造更多绿色开敞空间,打造绿美生活圈,着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全民共同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斗门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绿动未来▷▷

留住绿美水乡的乡愁

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天气晴好的日子,珠海斗门都会展露出一道道别样的新风光。无论是城中绿地,还是山野田林,周边市民扶老携幼到斗门安营扎寨,一个个天幕帐篷“绽放”,在露营中享受别具一格的岭南水乡风光。

黄杨河畔、湿地公园,许多斗门的生态地标已成网红露营地,这样的生活方式既根植在绿水青山之中,又是多年来斗门防污治污和守护生态的成果。

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成为斗门发展最亮的底色,让好山好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动能。

据悉,珠海市斗门正在研究制定《斗门区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海实践工作方案》,以构建山村园相融的空间布局,建设山水相融的秀美斗门。

让新绿星罗棋布。斗门将重点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统筹推动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强化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扩增绿色版图。到2027年,保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07%。

让旧绿浓郁葱郁。斗门将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在城乡建设和城市更新中,最大限度避让古树,促进古树与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留住绿美斗门的乡愁记忆。持续推进古树名木补充调查,施行“一树一策”管养机制,对新增古树名木统一挂牌并向社会公布。

让乡村绿树成荫。在落地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进程中,斗门将凸显现代农业生产与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地理区位优势,挖掘新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增绿扩绿,见缝插绿,将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个、绿美“森林乡村”2个和绿美森林城镇2个,打造“绿美乡村”品牌。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斗门还将在富山工业园、斗门生态农业园、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等四大园区实施绿化美化提升,通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品质提升,营造绿色园区,创造性打造“绿美园区”的斗门实践。

南方日报2023-3-30

 

 

广东:创新“四个一”工作机制,打好森林安全“主动仗” 文章下载

广东:创新“四个一”工作机制,打好森林安全“主动仗”

为确保林区治安形势稳定,广东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多批次派出工作组深入林区辖区一线,制定了包括一套机制、一个模式、一间警务室、一支森林义警队伍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构建了网格化、一体化林区防控体系。

落实“七个一”勤务机制,夯实基层队伍管理。广东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制定下发了勤务“七个一”工作机制,通过“每日一内查”规范直属单位内务管理,“每两日一巡防”提高林区预防、发现、打击违法犯罪能力,“每周一走访”及时掌握重点人员动态情况,“每周一研判”精准把脉林区社会治安状况,“每周一训练”提升民警身体素质能力,“每周一学习”提高党员民警党性、文化修养,“每月一检查”及时发现林区社会安全隐患,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实现了从“重打击、轻防范”到“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转变,林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广东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七个一”勤务机制是一部指导基层如何开展各项工作的“工作法”,自运行以来,森林公安局各直属单位实现了“三个转变”和“三个提升”,确保了党的二十大、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期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事件以及重大以上涉森林资源刑事案件。

开展无人机巡护,突出科技强警赋能。林区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地貌多样,基层单位点多线长面广,传统警务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警务实战工作需要。近年来,森林公安局把警用无人机作为提升立体化工作能力的空中利器,着力打造“无人机+警务”实战应用新格局,全面提升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据了解,森林公安局直属各单位每周使用无人机对辖区森林重点区域进行图像实时巡查,发现并及时消除了多起森林安全隐患。实行“七个一”+1 运行模式以来,森林公安局分别组织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集中维护保养工作 1 次,分片区开展无人机业务检查培训 8 次,更新调配一批无人机给各直属单位,无人机日常维护与故障排查、辖区矢量边界获取、数据采集等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建设林区警务室,打造点线面防控新格局。森林公安局在直属西江分局、龙眼洞派出所、天井山派出所等辖区重点部位试点创建警务室。截至目前,森林公安局在多地创建了10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配备 1 名责任民警,每周与护林员共同巡护,在接受群众报警求助、法制宣传、无人机巡护、发现案件线索、事件苗头、安全隐患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林区警务室创建以来,这片小小天地就成为了防范违法犯罪的“桥头堡”、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地”、收集辖区民意的“情报站”、开展群众工作的“服务点”。

组建森林义警,筑牢林区治安联防新防线。广东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在警务室辖区组建以林业单位职工、护林员为班底的“森林义警”队伍,统一配备“森林义警”统一标识的马甲、义警帽和肩灯。

森林公安与“森林义警”联合联动、互相支持协同,建立了全天候、全覆盖的林区巡逻防控网络和应急响应机制,推动形成“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联防合作格局。近期,西江分局、龙眼洞派出所、天井山派出所分别与辖区林业主管部门签订联防合作协议,在册登记“森林义警”队伍 200余人,有效缓解了林区警力不足的现状,为平安林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广东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将围绕构建林区防范新格局,统筹抓好辖区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措施落实,推动有条件的地市森林公安执行“七个一”勤务机制、设立林区警务室以及组建“森林义警”林区防控新模式,筑牢林区安全防范线,护航绿美广东大行动。

广东省林业局2023-3-21

 

 

一些国家加强森林治理保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播下“绿色的种子” 文章下载

一些国家加强森林治理保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播下“绿色的种子”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国际森林日的主题定为“森林与健康”,呼吁国际社会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近年来,世界各国创新推动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探索森林文化、自然教育、林业康养等全球森林治理新途径,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播下“绿色的种子”。

加 蓬

让美丽的热带雨林屹立不倒

本报记者 邹 松

加蓬地处刚果盆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8%。从空中俯瞰,整个国家一片深绿,走入其中,繁茂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林中大量古树名木矗立,其中被誉为加蓬国树的奥古曼树,成材后高达40米至50米,直径逾1.5米,展现着非比寻常的生命力。数据显示,加蓬森林每公顷的碳汇量超过300吨,几乎是普通热带雨林的两倍。2021年,加蓬因努力保护森林和减少碳排放,成为首个获得联合国信托基金“中非森林倡议”资金的非洲国家。

加蓬经济长期依赖石油产业。20世纪60年代,石油产业的繁荣曾给加蓬经济带来跨越式增长。然而,对石油产业的过度依赖加之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让加蓬决心发展多元化经济来解决国内长期存在的就业和贫困问题,通过大力保护热带雨林和有序利用林业资源,走出一条以林业为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1年,加蓬颁布新《森林法》,强调要对林业资源实行有计划的、长期持续的管理和采伐,要求对林木实施规划砍伐,以保证其可持续开发。2002年,加蓬又在国内设立了1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1%,一举将该国变为保护区比例最高的非洲国家之一。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任何人类活动,有效遏制了曾一度猖獗的原木非法走私问题。

2009年,加蓬开始推行“新兴加蓬”战略,确立了“绿色加蓬、工业加蓬、服务业加蓬”的发展方向,其中“绿色加蓬”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之首。

2010年,加蓬政府宣布禁止一切原木出口,并在随后两年内将所有采伐区纳入林地规划程序,自2013年起不再新发采伐许可证。同年,加蓬颁布《森林法》修正案,依据热带雨林林木生长速度,将林地规划年限定为25年,即每家林业企业要将所辖林区设为25个区,每年只许进入一个区采伐,所采区域不仅不能采伐珍贵树种及幼小树苗,还要留出10%的树木用于生态系统的维护。

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政策,为加蓬实现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环保专家测定,加蓬2016年及2017年碳排放量均已低于2006年至2015年间碳排放量平均值。同时,加蓬林业资源的有序利用也在稳步推动之中。例如,在首都利伯维尔北部的恩考克经济特区占地面积1126公顷,其中40%被规划为木材加工厂建设用地,并通过提供税务免除优惠政策等吸引外国企业入驻、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统计数据显示,加蓬林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2011年的1.8%上升至2020年的4%,就业人口从1.1万跃升至超过2.7万,成为加蓬创造就业最多的产业之一。据加蓬林业部部长李·怀特介绍,经过十几年的重点发展,加蓬的木材加工能力已显著提高,多数当地企业已拥有完备的生产设备,并涌现出一批接受过良好培训、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他表示,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加蓬未来希望森林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让美丽的热带雨林屹立不倒,让加蓬人民的财富持续增长”。

新西兰

森林碳汇带来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陈效卫

漫步在新西兰的森林中,一边观赏着令人称奇的植被,一边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好一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在这个南太平洋岛国,森林不仅提供了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还成就了该国林业的发展繁荣,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木材出口国之一。

历史上,人口增长、过度农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等,曾造成新西兰大量天然林被砍伐破坏。到20世纪中后期,新西兰森林覆盖率从逾国土面积的80%降至23%,一度面临森林资源枯竭的危机。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新西兰首先从杜绝毁林着手,严格限制天然林的砍伐。

1985年,新西兰将森林资源分为“商业林”和“非商业林”。占新西兰天然林总量81%的国有天然林都被划入非商业林范畴,大多被作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森林公园严格禁伐,由新西兰保护部直接负责保护和管理。随着立法不断完善、政府持续发力,新西兰取自天然林的原木产量从1955年的160万立方米降至2000年的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逐步得到有效保护,所占国土面积比例也出现回升。

与此同时,新西兰也开启了大规模人工造林计划,在本土树种基础上,从欧洲、北美等地引进了辐射松、桉树等6个优质树种进行人工栽植试验,为人工林提供良种和高质量苗木,强化造林整地。新西兰政府还通过提供造林补贴和优惠税收政策,鼓励更多资金投向人工造林并取得良好收益。

目前,占新西兰森林总面积约21%的人工林,已成为森林采伐的主要来源,通过短轮伐期集约经营的模式,不仅完全满足了国内的木材需求,还实现了大量出口。木材出口贸易的巨大效益和国家造林补贴,又吸引了大量投资和高涨的造林热情,助力林业可持续发展。

凭借潜力大、成本低、综合效益高等特点,林业碳汇也成为新西兰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新西兰此前已确立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至20%、到2050年减少50%的目标,并于2008年启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林业首先被纳入其中。新西兰没有对林业设定排放上限,而是将造林、森林管理以及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等活动纳入国际碳贸易,通过林业碳汇实现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新西兰林业经营者可在规定期限免费申请碳汇配额,所得配额可在碳汇交易市场上获利。获免费碳汇配额的森林严禁毁坏,一旦有损就须返还配额,并购买相应数量林地补偿毁林排放。当排放超过免费配额时,林业经营者需要向林业部门等以固定价格购买新西兰排放单位或政府签发配额。

2009年,森林碳汇即抵消了新西兰该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1/4。就成本而言,每去除1吨二氧化碳,造林成本仅为10美元至几十美元,而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储存技术的成本高达100美元至200美元,直接空气捕获的成本则高达数百美元。林业碳汇不仅是新西兰最经济的“碳吸收”手段,更进一步激发了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让林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英 国

在森林里上课成为一种风潮

本报记者 邢 雪

“现在,大家去找找褐色的东西,拿回来放在有褐色圆圈的纸上。”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小朋友们在森林里开始了探索。树枝、枯叶、松果、种子、泥土……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一座褐色的“小山”。“现在,我们又要去找绿色的东西啦”……英国伦敦西北部韦斯特贝雷的小树林是附近幼儿园孩子们的森林学校。他们每周会到这片面积约8公顷的天然林地里上两天课,学习森林知识,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近年来,英国引进了森林学校教育模式,在森林里上课成为一种风潮。英国森林学校协会数据显示,目前该国共有上百家幼儿园和学校开设森林学校。通过这一模式,孩子们可以在亲近森林的同时,观察哺乳动物、昆虫和鸟类,学习安全使用工具,了解环境艺术等方面知识,从小树立森林生态保护意识。

英国曾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其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树木生长。据考证,15世纪前,该国海拔300米以下地区绝大多数都被森林覆盖。然而,长期的无度消耗与大肆掠夺,导致英国森林资源几近枯竭,森林覆盖率在20世纪初一度跌至5%。1919年,英国颁布《林业法》,创建林业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国家的森林资源。此后,英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不断完善林业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辅之以必要的配套政策、地方战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财政支持措施,明确林业经营标准,充分发挥森林产业的多功能效益。

英国超过一半的林地为私有林地,为了完善对私有林地的保护,英国颁布了《英国农场林资助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并根据不同标准提供森林补偿方案,用于资助私人林地所有者种植新林地,或对原有林地进行维护。这种生态补偿机制由政府主导,同时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私人资本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例如,引导资本投向木材生产、森林储备、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森林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与此同时,英国注重通过强化人与森林的联系,加强民众的自觉保护意识。除面向孩子们的森林学校,英国约一半林地向公众开放,并设立多个自然风景区、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等,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近年来,英国森林生态游日益兴起,经济利益开始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变。此外,英国林业委员会每年都新种植一定数量的用材林,同时对旧有林木进行修复,其他林地所有者在林业委员会的资助下,也积极发展林业生产。

根据英国森林信托公布的《2021年英国森林和树木状况》报告显示,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森林覆盖率已回升至13.2%。英国的林地面积虽然在增加,但其中大部分是非本土树木,原生林地相互孤立,生态条件较为脆弱。如今的英国仍是欧洲国家中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所需85%的木材都需要进口,未来仍需要持续加大森林保护和治理力度,通过扩大林地树木覆盖率、增加本土物种的比例、系统性检测树木和林地等方式,进一步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恢复。

人民日报2023-3-27

 

 

国际森林日看各国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文章下载

国际森林日看各国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国际森林日的主题定为“森林与健康”,呼吁国际社会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近年来,世界各国创新推动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探索森林文化、自然教育、林业康养等全球森林治理新途径,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播下“绿色的种子”。

加蓬 让热带雨林屹立不倒

加蓬地处刚果盆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8%。从空中俯瞰,整个国家一片深绿,走入其中,繁茂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林中大量古树名木矗立,其中被誉为加蓬国树的奥古曼树,成材后高达40米至50米,直径逾1.5米,展现着非比寻常的生命力。数据显示,加蓬森林每公顷的碳汇量超过300吨,几乎是普通热带雨林的两倍。2021年,加蓬因努力保护森林和减少碳排放,成为首个获得联合国信托基金“中非森林倡议”资金的非洲国家。

2001年,加蓬颁布新《森林法》,强调要对林业资源实行有计划的、长期持续的管理和采伐,要求对林木实施规划砍伐,以保证其可持续开发。2002年,加蓬又在国内设立了1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1%,一举将该国变为保护区比例最高的非洲国家之一。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任何人类活动,有效遏制了曾一度猖獗的原木非法走私问题。

2009年,加蓬开始推行“新兴加蓬”战略,确立了“绿色加蓬、工业加蓬、服务业加蓬”的发展方向,其中“绿色加蓬”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之首。2010年,加蓬政府宣布禁止一切原木出口,并在随后两年内将所有采伐区纳入林地规划程序,自2013年起不再新发采伐许可证。同年,加蓬颁布《森林法》修正案,依据热带雨林林木生长速度,将林地规划年限定为25年,即每家林业企业要将所辖林区设为25个区,每年只许进入一个区采伐,所采区域不仅不能采伐珍贵树种及幼小树苗,还要留出10%的树木用于生态系统的维护。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政策,为加蓬实现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首都利伯维尔北部的恩考克经济特区占地面积1126公顷,其中40%被规划为木材加工厂建设用地,并通过提供税务免除优惠政策等吸引外国企业入驻、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新西兰 森林碳汇带来良性循环

在这个南太平洋岛国,森林不仅提供了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还成就了该国林业的发展繁荣,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木材出口国之一。历史上,人口增长、过度农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等,曾造成新西兰大量天然林被砍伐破坏。到20世纪中后期,新西兰森林覆盖率从逾国土面积的80%降至23%,一度面临森林资源枯竭的危机。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新西兰首先从杜绝毁林着手,严格限制天然林的砍伐。

1985年,新西兰将森林资源分为“商业林”和“非商业林”。占新西兰天然林总量81%的国有天然林都被划入非商业林范畴,大多被作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森林公园严格禁伐,由新西兰保护部直接负责保护和管理。随着立法不断完善、政府持续发力,新西兰取自天然林的原木产量从1955年的160万立方米降至2000年的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逐步得到有效保护,所占国土面积比例也出现回升。

与此同时,新西兰也开启了大规模人工造林计划,在本土树种基础上,从欧洲、北美等地引进了辐射松、桉树等6个优质树种进行人工栽植试验,为人工林提供良种和高质量苗木,强化造林整地。新西兰政府还通过提供造林补贴和优惠税收政策,鼓励更多资金投向人工造林并取得良好收益。

目前,占新西兰森林总面积约21%的人工林,已成为森林采伐的主要来源,通过短轮伐期集约经营的模式,不仅完全满足了国内的木材需求,还实现了大量出口。木材出口贸易的巨大效益和国家造林补贴,又吸引了大量投资和高涨的造林热情。新西兰林业经营者可在规定期限免费申请碳汇配额,所得配额可在碳汇交易市场上获利。获免费碳汇配额的森林严禁毁坏,一旦有损就须返还配额,并购买相应数量林地补偿毁林排放。当排放超过免费配额时,林业经营者需要向林业部门等以固定价格购买新西兰排放单位或政府签发配额。

英国 在森林里上课成为风潮

“现在,大家去找找褐色的东西,拿回来放在有褐色圆圈的纸上。”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小朋友们在森林里开始了探索。树枝、枯叶、松果、种子、泥土……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一座褐色的“小山”。“现在,我们又要去找绿色的东西啦”……英国伦敦西北部韦斯特贝雷的小树林是附近幼儿园孩子们的森林学校。他们每周会到这片面积约8公顷的天然林地里上两天课,学习森林知识,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近年来,英国引进了森林学校教育模式,在森林里上课成为一种风潮。英国森林学校协会数据显示,目前该国共有上百家幼儿园和学校开设森林学校。通过这一模式,孩子们可以在亲近森林的同时,观察哺乳动物、昆虫和鸟类,学习安全使用工具,了解环境艺术等方面知识,从小树立森林生态保护意识。

英国曾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其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树木生长。据考证,15世纪前,该国海拔300米以下地区绝大多数都被森林覆盖。然而,长期的无度消耗与大肆掠夺,导致英国森林资源几近枯竭,森林覆盖率在20世纪初一度跌至5%。1919年,英国颁布《林业法》,创建林业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国家的森林资源。英国超过一半的林地为私有林地,为了完善对私有林地的保护,英国颁布了《英国农场林资助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并根据不同标准提供森林补偿方案,用于资助私人林地所有者种植新林地,或对原有林地进行维护。这种生态补偿机制由政府主导,同时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私人资本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例如,引导资本投向木材生产、森林储备、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森林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除面向孩子们的森林学校,英国约一半林地向公众开放,并设立多个自然风景区、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等,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近年来,英国森林生态游日益兴起,经济利益开始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变。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森林覆盖率已回升至13.2%。

金陵晚报2023-3-29

 

 

广东6市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县城 文章下载

广东6市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县城

3月21日是第11个国际森林日。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全省已有14个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27个县级城市加入了国家森林县城创建行列,其中,韶关、茂名、梅州、阳江、潮州、汕尾市等6市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另外,全省已建成广东省森林小镇175个,国家森林乡村440个,省级森林乡村622个。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按照“九核、多点、两屏、三网”的空间布局,通过建设多类型的公园体系,扩大公园服务半径,建设生态屏障、绿色生态水网,打造类型多样、互联互通的生态廊道网络,全方位推进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

同时,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创森”平台,统筹城镇、乡村绿化美化,推进城乡一体绿美行动,从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绿地建设、森林质量效益、乡村绿化管护和乡村生态文化等六个方面推进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

据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广东将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品质提升,推进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人民群众生态福利,推动森林城市建设进单位、进园区、进社区,致力打造“高质量的生态屏障、高连通的生态廊道、高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品质的自然公园覆盖”的世界级森林城市群,让人民群众开窗见绿、出门入园,切实把森林城市共建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生态福祉。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河源实现生态蜕变

河源是广东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广东生态宜居水平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河源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据了解,自2019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来,河源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在增绿、护绿、用绿上下足功夫,奋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河源先后编制了《广东省河源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8年)》和《河源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方案》,全面落实绿美广东大行动和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结构完善的森林网络体系。

近年来,河源着力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2019年至2022年,河源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总任务146.06万亩,新造林抚育92.91万亩;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与提升0.08万亩;全市累计参加植树666.41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97.31%;建设国家森林乡村23个,成功推选认定省级森林乡村43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01%,绿化覆盖率达42.64%,真正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河源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河源创森工作深入推进,最直观的反映就是频频现身的珍稀野生动植物。2021年3月19日,和平县首次拍摄到成年穿山甲与幼崽一起活动的珍贵影像,也是河源首次记录到穿山甲“带崽出行”的画面;2022年5月20日,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捕捉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的影像;2022年5月,极度濒危兰科新物种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相继在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盛开……

河源造林与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近年来,河源不断加快建设油茶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油茶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让油茶‘小特产’成长为‘大产业’。”据河源市林业局副局长张谦介绍,2022年底河源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约75万亩,油茶籽产量8.5万吨,增长率1.74%;油茶产业产值26.8亿元,增长率1.61%。

为实现绿富双赢,河源积极擦亮森林旅游品牌,积极探索“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培育森林康养新业态,推进实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全力培育出一批“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南方都市报2023-3-24

 

 

梧州市连续二十三年森林覆盖率位列全区第一 文章下载

梧州市连续二十三年森林覆盖率位列全区第一

水杉、红花紫荆、小叶榕、六堡茶苗……春满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植树绿化的好时节。连日来,在梧州市苍海湖、万秀区茶花生态园、广信森林公园等地,各部门纷纷前来,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大家都为共建绿色家园献出一份力量。

近年来,梧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做好“绿色”文章,以务实举措落实林业稳增长,以“林长制”促“林长治”,筑牢西江绿色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据统计,2022年,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34.59万亩,育苗4467.81万株,种植珍贵树种2.6万株,累计完成义务植树944.6万株,参加植树活动150多万人次。森林覆盖率75.36%,连续23年在全区14个设区市中排名第一。

A 植绿 持续努力结出绿色硕果

三月,春风拂面,梧州市党政军领导来到苍海路临湖水岸边坡,与各界代表一起参加以“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梧州”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活动现场一片繁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热情高涨,大家干劲十足,扛树苗、挖坑、填土,分工有序、配合默契,不一会儿,边坡上种满充满生机的绿树苗。

每年三月,苍海湖都是不少单位选择植树的地方,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放眼苍海湖,多种亲水植物迎风摇曳,成为市民早晚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苍海湖的变化是梧州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西江绿色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近年来,该市林业部门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格林草生态资源监管;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每年义务植树600万株以上,连续11年每年完成植树造林20万亩以上;持续推进“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行动。

持续的努力换来绿色硕果,2022年度,该市森林覆盖率为75.36%,同比2021年增加了0.01个百分点。

B 增绿 推进“林文旅”一体融合

近日,记者走进梧州市广信森林公园的“星光帐篷”露营地建设现场,十多名工人正在进行草皮铺设和绿化提升工作。

作为梧州重大文旅项目,梧州市广信森林公园在绿化提升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目前已种植紫花风铃木、桃花、蓝花楹等300多亩。

近年来,梧州以林长制为抓手,一方面不断增绿,另一方面抓好公园林相改造和生态修复工作,着力推进“林文旅”一体融合发展,开展植树造林,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据介绍,梧州大力栽植水源涵养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造林绿化,进一步增强了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辖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目前,全市有21个单位获“广西森林城市系列称号”,其中“森林县城”3个、“广西森林园区”2个、“广西森林乡镇”7个、“广西森林村庄”9个。“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朝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美丽梧州持续奋进。

C 护绿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强者必治,治者必强。今年以来,该市压实各级林长护林责任,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全链条衔接推动林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副林长1384名,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一批林业重点难点问题。

“林长制”促“林长治”。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持续加强,推动建成“空天地网”一体化林草资源监测监管体系,深化森林督查和案件问题排查整改,持续多年开展“绿网·飓风”专项行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专项行动先进单位;建立林火卫星热点快速核查反馈机制,及时开展早期处置林区农事用火;2022年拔除松材线虫病疫点3个,全市疫情发生面积比2021年的18.7万亩减少了1.26万亩;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目前该市共有10个自然保护地,包括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森林公园和2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面积共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1%。同时,加强苍海国家湿地公园设施建设。

“我们将全力做好绿色文章,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梧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计划完成植树造林23万亩以上,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造林15万亩,培育各类苗木3300万株以上,林木采伐发证蓄积量超350万立方米,计划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840亿元,力争完成木材加工产值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累计达80家。

广西日报2023-3-21

 

 

王益区: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让居民“开门见绿” 文章下载

王益区: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让居民“开门见绿”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我国褒奖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荣誉,也是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科学发展水平与和谐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王益区始终围绕“一芯、两轴、三瓣、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城市绿廊建设等项目为依托,重点实施了中心城区绿化、绿色廊道建设、河流水系绿化、城镇村庄绿化、林业产业提升、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工程,不断提升全域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城市绿化品味和林业经济续航能力。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推进。

城市森林网络建设不断加快。各年度六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全区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河道流域绿化覆盖率、通道绿化率等指标得到不断提升。人民公园等老园改造提升,建设了210国道川柳路过境线绿色长廊、黄环路等一批绿化工程;实施了漆水河、王家河两河流域及沿线综合治理绿化工程,建成水岸公园4个;先后完成李家沟、刘家后等210国道直观山坡造林、宽幅林带建设。积极打造了孟姜女故里、红色军台岭等休闲旅游景点。实施了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堡重点镇绿化。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生态修复、生态林和经济林配套互补等方式,使生态林、经济林快速增加,达到林业“双增”目标。

森林健康得到较好保护。以森林资源保护为重点,不断加大森林资源执法检查力度,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形式多样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分时段、多形式、多措施加强森林防火责任落实,有力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湿地保护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森林自然度、自然替代率等得到提高。

城市生态福利有较大发展。认真落实生态扶贫各项措施,全面兑现林业各项政策,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完成鲜干果经济林建设和提升改造10140亩,发展苗木花卉5130亩。建成了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4个、干杂果示范基地3个、市级特色苗木花卉示范园1个。千亩干杂果示范基地1个、林下养殖示范基地1个。以公园绿地建设、园区绿化、流域治理和直观山坡造林为重点的绿化项目,使人均拥有森林绿地面积得到大幅提高,城区居民出行500米即可见绿地游园,环境舒适度、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城市生态文化不断繁荣。积极组织春秋两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累计全民义务植树义务上劳1.8万余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50万株以上。先后印发宣传资料3.8万余份,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大型科普知识宣传活动5次,利用各类生态节日开展创森专题“五进”宣传活动16场次,发送创森宣传短信3.3万余条;完善了古树电子档案资料,实现古树名木保护“三统一四落实”;建成4个全国森林乡村,军台岭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广大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全面增强,参与度、支持率不断提高。

森林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持续用力实施创建,各年度均制定《创森实施方案》,召开全区创建森林城市工作推进会。强化创建工作督导,不断建立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宣传推动,制定《创森宣传工作方案》,制作创森视频宣传片,编制发放宣传、科普手册等;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王益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森林文化和城市森林管理各方面效果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王益融媒2023-3-27

 

 

从增数量到提质量 从造林到经营森林——江苏南京植树造林20年之“变” 文章下载

从增数量到提质量 从造林到经营森林——江苏南京植树造林20年之“变”

初春的午后,微风习习,从南京长江大桥向西南、东北极目远眺,浩浩荡荡的江水以及两岸的密林、绿地、花海,让人倍感惬意舒心。

长江两岸约10万亩的防护林,是南京市大规模绿化造林以来的一张生态名片。2002年,为改善生态、人居和发展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南京市提出“绿色南京”战略,开始打造“绿色都市”。一场场颇具规模的绿化造林行动在城乡间强势推进。

20年来,从最初一年造林达10万亩的大规模“增绿”,到眼下以提升森林质量和增加碳汇量为主的营林模式,南京的造林变化折射出生态之变。

由面上造林向突出重点转变

在“绿色南京”战略推出的当年,南京市开始有规划地大规模绿化造林。

据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通过全面开展荒山造林和沿江、沿河、沿湖、沿路生态防护林建设等,一年造林达到10万亩以上。市绿化园林局从2018年开始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大造林力度、提高林木覆盖水平的要求,3年增加绿化造林10万亩,成功让林木覆盖率提升了1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一。目前,南京市林木覆盖率为31.95%,已连续5年位居全省首位。

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岸线总长约280.82公里,是南京市最为重要的城市轴线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如今,兼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功能,又能美化环境的防护林成为长江两岸的忠诚“卫士”,真正实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

自2019年起,为深入践行“长江大保护”,南京市重点针对沿江防护林缺株断档的区域开展绿化造林,实现长江两岸应绿尽绿,构筑连续完整、结构稳定的绿色生态廊道。市绿化园林局编制《长江南京段岸线绿化造林与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长江(南京段)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制定《沿江绿化造林适生植物建议名录》,采用无人机航拍新技术摸排沿江造林现状,择定造林地块、选用乡土树种,实现科学造林、高效造林。

至2020年,南京两年共实施长江两岸绿化造林近万亩,沿江造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一。目前,除了沿江在用的合法码头以外,长江两岸绿色界面贯通率达85%以上,沿江绿色生态带初步形成。

据统计,20年间,南京市累计造林136万多亩。“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景象初现,其间,南京市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由数量增长向提升品质转变

造林扩张的脚步随着造林用地的逐步减少,开始由数量增长型的大规模造林向品质提升型的森林经营转变。

“前些年栽植的人工林目前基本处于中幼林阶段,与天然林相比,树种结构较为单一,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也面临提升质量的需求。”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为做好退化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森林提质增效,南京市发布规范全市森林林相提升的技术导则。

林相提升,是指对现有人工林群落或退化的自然森林群落,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某一地段森林的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外貌,使其向着结构合理、生态稳定、景观优美、功能完善、效益更高的森林生态系统方向演替。南京市对全市国有和集体林地范围内,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健康状况不良、林相景观效果不佳、森林生态功能较弱的低效林分,进行了相对集中连片的林相提升改造,对象包括低效次生林、退化国外树种松林、退化杉木林、退化竹林、低效杨柳树人工林以及其他低效林6种类型。

南京市共有老山林场、平山林场、青龙山林场、牛首山林场等10个国有林场,共计35万亩,其中近10万亩的老山林场是南京市最大也是最具历史感的国有林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工林,经过几十年后衰老枯死多有发生,老山的森林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森林景观、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亟待林相更新改造提升森林面貌。

“我们主要针对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退化松林和受葛藤危害严重的退化次生林等进行了林相提升。”老山林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森林丰富了树种组成,在群落结构上更加合理,物种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程度提高,林相更新改造效果显著。”

树种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绿色南京”战略实施之初,为迅速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南京市栽植了大量的人工林。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造林,从科学绿化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出发,对纯杨树林、松树林等实施林相提升工程,选用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7年,按照江苏省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三化”示范创建意见和稳步推进杨树品种优化的指导意见,南京市制定了相关方案,用3年时间,将主城周边杨树相继改造完成。

“三化”所指的珍贵化,即科学选择抗性强、寿命长、材质优和景观美的乔木树种作为主栽品种,实现“蓄宝于林,藏富于民”,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森林财富;彩色化就是不仅要让大地绿起来,还要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力求“四季有绿、应时现花、季相丰富、景观优美”,绘就“城在林中、居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效益化,是以特色经济林果和珍贵用材林培育为重点,以增绿兴林富民为宗旨,促进树种结构调整,通过复合经营、长短结合,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据统计,2017年至2020年,南京市共栽植各类珍贵用材树种670万株、森林抚育16万余亩。

如今驱车经过绕城公路、机场高速、沪宁高速、宁杭高速,两侧分列的榉树、栾树、银杏、落羽杉等“三化”树木错落有致;主城内,仙林片区近9000株杨树逐步更新为香樟、榉树等“三化”树种后,构建了现今多层次、多色彩的立体化道路景观。

中国绿色时报2023-3-27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