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热线: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

类别:乡村振兴学习案例

提出单位:xx农业农村局

题目:探索各地如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

资料提供时间:2024-01-26

目录

更多

安徽: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 文章下载

安徽: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

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工作

(一)准确把握农业强国建设总体思路。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做到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上来,加快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二)谋划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建设农业强省,必须立足省情农情,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传承优秀乡土文化,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必须科学制定农业强省建设规划,针对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别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必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从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办一项是一项,办一件成一件。

二、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

(三)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徐淙祥的重要回信精神,总结推广种粮大户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产量保持在820亿斤以上。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运用市场化、产业化方式探索粮食增产路径。开展农业精耕细作改革,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深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优质专用水稻、小麦播种面积占比达80%。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严格落实《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杜绝割青毁粮、开工毁苗等违法行为发生。严格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皖北地区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按规定开展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四)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开发利用冬闲田为重点扩种油菜,统筹花生、芝麻等生产,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五)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支持建设水稻育插秧中心120个、粮食烘干中心180个,总数分别达565个、558个。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00个、新增库容50万立方米。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万亩以上。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家。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4万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总面积超700万亩。 (六)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统筹口粮和饲料粮生产,严格规范青贮饲料收贮行为,饲草、青贮饲料种植面积稳定在125万亩。林下特色种养面积发展到500万亩。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产量达63万吨、增长20%。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七)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户)保有量不少于5400个。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价工作,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创建5个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深入推进产运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大力开展“光盘行动”。提倡健康饮食。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八)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管理,加强补充耕地全链条监管,确保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不低于8115万亩、7145万亩。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九)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亩均财政投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改造提升210万亩,统筹推进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机井1.5万眼、塘坝4.9万座。强化县级人民政府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责任。

(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驷马山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新开工24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编制农田灌溉发展规划。落实地下水管控指标,实施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持续推进地下水压采置换。加强蓄滞洪区管理,推进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提高山洪灾害应对能力。新开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个,实施20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427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十一)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种植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工作。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气象智能观测网络,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抓好非洲猪瘟、小麦赤霉病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做好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开展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国家试点,提升重点区域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完善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

四、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十二)推进科技强农。加快技术现代化,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6%提高到66.5%。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建省级科技特派团50个,巩固提升“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实效。提升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服务能力,争取生物育种、农产品加工、园艺作物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安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精准鉴定评价,基本建成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完善10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圃、库)。组建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加快合肥“种业之都”建设,提升育种研发能力。实施国家西瓜甜瓜育种联合攻关,推进省级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培育壮大种业优势企业,支持种业基地县和优势企业合作共建。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售“三无种子”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先进成果30项以上。

(十三)推进机械强农。打造芜湖现代农机、合肥色选机、阜阳粮食机械、宿州智能农机装备等四大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农机制造主营收入达362亿元、增长8%。加快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完成研制新样机50项,总数达90项。稳定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关键领域“机械换人”,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基地20个,提升水稻、油菜机械化种植和花生、薯类机械化采收水平,支持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30个,总数达85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83%提高到84%。

(十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持续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强化缓缴社保、稳岗返还、扩岗补助、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推广运用工资支付监管信息系统。依法保障超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权益。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按照不低于项目财政资金的10%发放劳务报酬。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五)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完善网格化监测机制,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和动态管理。实施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兜底保障水平。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十六)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中央及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支持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创新推广微果园、微工坊、微型光伏电站等模式。纵深推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行动,持续开展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完善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经营主体主动联农带农。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确保作用持续发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80万人以上。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产业顾问组产业帮扶作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实施一批安置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

(十七)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注重以乡镇为单元谋划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调配农业农村要素资源。开展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规范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深化县域结对帮扶,20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接续帮扶20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20个省属国有企业结对帮扶20个欠发达乡镇。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帮扶。探索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六、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十八)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办好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强县、强园、强企,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从1.55万亿元提高到1.68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6:1。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

(十九)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升级县、乡、村商业网络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县域内交通、邮政、快递网络节点共建共享,巩固快递进村基本全覆盖成果,稳定运营5000个以上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二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数字皖农”建设,深化“5+8”试点,推进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新增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各100个。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200亿元。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乡村文创产品开发。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精品主题村40个、精品民宿30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大力发展淮南牛肉汤、徽州臭鳜鱼、符离集烧鸡等预制菜产业,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创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十一)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总产值达1.2万亿元。落实与农业农村部合作框架协议,打造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建基地100个、总数达466个。加快培育全国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品牌,开发皖北高端绿色农产品。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800个。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省级以上高新区、经开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二十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由92%、82%提高到93%、83%,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由82%、75%提高到83%、80%。深入实施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年专项行动计划。抓好长江十年禁渔。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新建农田林网庇护面积130万亩。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推进生态振兴试点乡村建设。

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十三)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积极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基本完成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严格执行撤并类村庄认定标准,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探索开展省级层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落实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保护徽风皖韵乡村风貌,防止大拆大建。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立完善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撤并前置审查、灾毁防范等制度。推动出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管理条例。实施农村功能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二十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接续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完成第一批13个县(区)地下水源替换。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6%。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农村电网户均配变容量从3千伏安提高到3.1千伏安。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基本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乡村交通、消防、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

(二十五)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度。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校舍面积39万平方米。统筹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所有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保障在岗村医收入。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优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乡镇(街道)社工站实现全覆盖。加强对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视走访关爱,新增村级养老服务站1500个,覆盖率由30%提高到40%以上。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完善基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明确人员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深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

(二十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实施农村改厕24万户以上。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护。实施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完成7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消除950个农村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3%提高到27%以上,基本解决乡镇和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闲置、空转、出水不达标等突出问题。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78%提高到81%。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引导农户实现“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建设省美丽乡村中心村700个以上。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00个。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八、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二十七)深化“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小田变大田”多种实现形式,新增改造513万亩,累计达2483万亩。推进服务社会化,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服务主体+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3.8万个,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300万亩,总面积达1000万亩。推进组织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发展到24万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1.4万个。推进土地规模化,土地流转率达60%,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40%。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供销合作社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全方位城乡社区拓展。

(二十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在第二轮土地承包2024年到期的26个县(市、区)各选择1个乡镇开展省级试点。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宅基地和农房价格评估的方法和程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二十九)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成员管理、资产管理等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由15%提高到18%。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占比由78%提高到83%。落实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开展分红的村占比达21%。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九、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市带县,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打造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全面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推深做实选派工作,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持续开展市县巡察,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加强对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政策执行、工作推进、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贪占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行为。充分发挥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作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做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工作。

(三十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建设、重点村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覆盖70%左右行政村。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选择30个县(市、区)开展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推深做实“四事四权”工作法。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

(三十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群众自办乡村“村晚”、广场舞展演等文化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戏进万村”1.5万场次。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巡讲。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庆祝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设10个婚俗改革试验区。

十、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十三)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省级统筹新增11亿元支持粮食生产。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9.6%。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从新增一般债券资金中安排31亿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省绿色食品产业基金、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运行。鼓励将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等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持续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力争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引导金融机构为规模种粮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加快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深做实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实施农业板“金种子工程”,培养农业板上市公司后备力量。持续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在产粮大县,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的要求,探索开展品牌粮食收益保险。稳步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河蟹等重点品种渔业保险。开展农机保险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三十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组织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新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2万名、培育高素质农民3万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建设一批校企共建共享的涉农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村医委托培养项目。实施教师“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培训农村地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1000人。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三十五)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依法开展人口较大县城设置街道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电子居住证,探索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推动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继续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115”工程,争创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三十六)加强党对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全面领导。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办好安徽乡村振兴学院,加大对涉农干部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省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践行“三严三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堆盆景”、“造亮点”、搞“面子工程”等违背客观规律和群众意愿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加强各级党委农办建设,充实工作力量,确保与所履行的职能要求相适应。继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怀远县魏庄镇政府2023-10-19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 文章下载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并进行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指南。

在新发展阶段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是建立在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基础之上的。政治勇气,就是能洞察和直面中国和全球面临的现实困难,勇于探索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政治智慧,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于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我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单维度的,不仅包括农业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就物质生活尤其是最基本的食物而言,没有稳定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不仅农业从业者无法生存,非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城市居民也无法生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而且,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持续提高。只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不断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只有农业强,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大局才能稳住。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就农民而言,除了要靠农业劳动解决吃饭问题外,还要依靠农业劳动得来的收入交换其他自己不能生产的物质产品,并用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劳动分工日益专业化,农民直接生产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少,需要交换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因此,提高农民收入的意义,不仅关乎农产品供给稳定安全问题,还关乎农民生活问题、关乎农村发展问题。

农业强国建设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干好的大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建设农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坚实。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3731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筑牢粮食安全屏障的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建设也得到明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的绿色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二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33项过渡期衔接政策出台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继续倾斜支持,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2012年增长10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2012年增长139.9%,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三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我国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已组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80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至2022年的62.4%,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我国农业就业人员从2012年的25773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17072万人,但第一产业增加值从52377亿元增加至83086亿元。

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出的336项改革举措中,有几十项直接和“三农”有关。《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颁布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实施,建立起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其中,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全面铺开,探索形成了一批成熟定型、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成果,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全面激发。

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但还不是农业强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要保持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仍面临基础不牢、动能不足等问题。

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仍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建设农业强国还面临很多挑战。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看,还剩下不到30年时间,农业强国建设的紧迫性凸显,必须加快步伐,抓紧破解“三农”困境。

一是要抓紧破解农业困境。从农业自身发展来看,尚面临两大困境。一是与非农部门相比,农业部门劳动力持续流出,农业竞争力不足。最明显的是,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国内劳动力总量的比例为25%,但产出却只占GDP的6%。相比之下,农业劳动生产率严重低于非农产业。农业生产效率低有多种原因,除了市场机制不能全面反映农产品真实价值之外,还包括生产者自身能力不足、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对象局限以及科技支撑不足等。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劳动力会自发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可能会继续催生劳动力外流,从而加剧农业困境。二是国际竞争力不足。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其核心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然较低,长远看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但由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小农户在采用新技术时往往受到制约,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国际农产品定价权和质量标准体系,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品牌溢价。由于诸多因素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旦出现全球市场封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将面临严峻考验。

二是要抓紧摆脱农民困境。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劳动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伴随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速持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相关数据显示,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缓慢,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持续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业收入增长困难,会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加剧农业困境。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发达经济体人口总量约10亿人,其中农村人口约1.5亿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农业问题相对容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按照农村常住人口的口径来算,约有5亿农民,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既紧迫又艰难。

三是要抓紧走出农村困境。农村是亿万农民的家园,是其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和城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快速发展的工业和服务业主要聚集在城市周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也更加充足。而农村却存在人口减少、资源要素外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等问题。目前来看,尽管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有显著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年轻劳动力离开农村奔向城市,为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弱化了农村自身发展能力。

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受制于人均资源不足、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三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牢牢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百余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业不仅是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更关系到现代化的质量成色。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决策部署,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脉相承。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国际上农业强国普遍具备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等共同特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农业生产中的资本要素和科技要素投入,推进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改变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状,推动农业由大向强的转变。同时,还要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吸取国外农业发展曾经出现过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深刻教训,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是对农业强国建设重要性的生动阐述;“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全面发展、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建设农业强国,也是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贡献中国力量”,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征程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全面系统把握农业强国内涵,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辛 贤)

中国经济网2023-10-18

 

 

移风易俗“四度”发力,建设乡村振兴美大圩 文章下载

移风易俗“四度”发力,建设乡村振兴美大圩

编者按

2022年12月,全国妇联办公厅确定合肥市包河区为全国妇联移风易俗试点县区。包河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从婚姻家庭辅导、婚姻礼仪、婚俗文化、家风家教等方面全面发力,倡导文明、时尚、简朴、和谐的婚嫁新风,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润泽婚姻家庭。一起来看大圩镇的树新风实践!

大圩镇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东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南望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绿肥水美,物产富饶,自古就有“合肥粮仓”、“鱼米之乡”之美称。全镇现有常住人口2.8万,辖15个行政村,镇域面积38平方公里。近年来,镇妇联立足妇联工作职能,以“妇女之家”为主阵地,以家庭文明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宣传、树典型、富载体,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有效遏制不良风气,共创移风易俗新风尚。

在推进移风易俗中,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妇联紧紧聚焦乡村文化振兴,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四度”发力,“四向”转化,动员各级妇联组织带头引领文明风尚,成功探索出移风易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与创新经验。

“四度”发力,“四向”转化

从“标准”维度发力,搭好制度“架子”。建立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指导各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村书记任组长,民政、妇联、武装等负责人为成员,推动形成支委领导、村委牵头、妇联组织参与、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村规民约》和《村民文明准则》,制定红白喜事倡议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对宴席标准、规模予以上限控制,并对婚丧嫁娶事宜提出了指导性标准,让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有形可抓。此外,成立文明祭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文明祭祀工作,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清扫墓碑、诵读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

从“场景”维度发力,布好阵地“棋子”。镇妇联利用“妇女之家”、“妇女微家”等活动阵地,积极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成立大圩镇金葡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整合司法、公安联动把社区中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和巾帼志愿者、楼栋长等社会资源,为广大妇女提供婚姻家庭、家庭暴力等法律咨询。以沈福老街为背景,打造出具有大圩文化底蕴的家风家训文化墙,该文化墙共展示了36个画面,其中精选了8个主要姓氏家训并对沈氏族约以及沈福村村规民约、大圩好人进行了集中展示。推动家校协同,建好儿童之家,创新建立妇联搭建平台,企业项目化运营的模式,与实践家社会发展服务中心签定共建机制,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我的家风故事、好家风好家训作品征集、文明志愿服务、性别平等进校园等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促进家庭和谐、社区融合。

从“服务”维度发力,创新供给“点子”。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从供需两端发力,把移风易俗作为全镇妇联组织的刚指标、硬任务,推动工作落实到位。镇妇联邀请退休老教师,策划《婚恋新风尚》主题宣讲宣教活动,组织动员徽姑娘宣讲团成员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各类宣传活动,在全镇营造共创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改变民俗婚俗的良好氛围。利用“三八维权月”“反家庭暴力日”“宪法宣传日”等,镇妇联分别在金葡萄家园A区广场、社区文化广场、田间地头开展移风易俗新婚恋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婚姻家庭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发挥好村镇文体团队的作用,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等文艺作品形式,做到文明办丧事、节俭办喜事。

从“示范”维度发力,走出典型“路子”。结合大圩发展实际,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及大圩镇“好婆婆 好媳妇 好妯娌”等优秀个人典型评选活动,深入挖掘“最美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等多项家庭类优秀典型,大力表扬在防疫防汛、征地拆迁、家庭和谐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通过榜样力量带动,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民风民貌,营造睦邻友好、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新推出“大圩镇文明乡俗三字经”,以其朗朗上口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各项活动中广泛传播,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

移风易俗显成效

社区试点作用凸显。2017年初,大圩集中组织分配房屋6417套,回迁11个行政村的近1.8万人,顺利建成首个城乡融合型社区——金葡萄社区。为此,全镇在金葡萄社区率先启动移风易俗试点,培育组建金葡萄社区居民自治委员会、金葡萄社区协商委员会以及金葡萄社区道德评议委员会,开展楼里“益+亲”项目活动,开展文明家庭、花园家庭、书香家庭等各类评选,定期更新宣传“社区名人库”,村民婚丧事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看风水、搞迷信等全面杜绝,《大圩基层道德建设委员会:念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三字经”》入选省委宣传部首届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推广名单。

先进示范效应显现。将移风易俗作为各项先进典型评选的必备条件,作为巾帼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全镇共评出各类荣誉248人次。其中,中国好人2人,安徽好人2人,安徽省道德模范1人,合肥市道德模范1人,合肥好人7人,包河区道德模范2人,包河好人29人,大圩镇好人75人,大圩镇新乡贤15人;好婆婆31人,好媳妇53人,好妯娌15对。申报获评国家级儿童之家示范点1个,省级儿童之家示范点4个,市级儿童之家示范点13个,通过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及家庭有效遏制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发展带动效应明显。坚持把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更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全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生态镇”“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国家卫生镇”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澎湃新闻客户端2023-10-13

 

 

乡村振兴 加“数”前行 重庆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文章下载

乡村振兴 加“数”前行 重庆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重庆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进展如何,怎样突破?9月27日,2023年重庆市数字乡村统筹协调机制会暨数字乡村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渝北举行,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凝聚强大合力。

  村中有“数”

  5G网络乡镇到达率达100% 建成2890个互联网村

  建设数字重庆,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关键变量。协同推进城乡数字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是数字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最好的试验场。

  近年来,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委会同相关部门,依托全市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出台政策文件、推进试点工作、举办发展论坛、征集典型案例、形成应用推广,助力全市数字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乡村数字基建更加扎实。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5G网络乡镇到达率达100%。打造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建成252个互联网小镇、2890个互联网村,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农业信息化稳步提高。物联网、区块链、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速融合,搭建油菜、柑橘等农作物产业数字化地图,“三农”大数据平台汇聚涉农数据资源超4亿条,全市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26.5%,居全国第13位。

  乡村数字动能更加强劲。打造29个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4745个村镇服务站点,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基本建成。举办“重庆味道?佰红仟品”“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活动,“巴味渝珍”品牌势能基本形成。2022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85.9亿元,同比增长21%。

  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数字化治理工具在乡村公共安全、人居环境等领域广泛应用,以数据驱动的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惠民举措更加有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公共法律与社会救助等服务不断深化。

  重庆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渝北、巴南、荣昌、大足、垫江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今年年初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组织的终期评估中,渝北区全国排名第六(西部第一),巴南区全国排名第八(西部第二),垫江县、荣昌区、大足区排名靠前。

  加“数”前行

  “五新”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今日上午,与会人员实地调研,参观了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数智化无人果园,兴隆镇新寨村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和智慧种苗工厂。

  在下午举行的推进会上,渝北、巴南、荣昌、涪陵、酉阳,重庆移动、腾讯重庆、数农研究院等区县和企业代表也结合案例,现场分享起数字乡村建设经验。

  与会人员也提到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包括乡村数字基建仍需深化、乡村数字经济不够壮大、乡村数据资源尚待整合、乡村居民素养尚需提升、乡村社会投资亟待加强等。

  聚焦问题短板,如何不断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走深走实?会上指出,要着力用“五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基建: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加速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提高农村地区网络质量和覆盖率。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公路、水利、能源、物流等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补链强链。

  ——新经济: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持续深化“数商兴农”,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要创新培育产业生态。聚焦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兴业态。加大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力度。

  ——新治理:创新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模式。大力推进涉农数据共享共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双网格化”向农村延伸覆盖,促进农村智慧教育、远程医疗应用成效,推动高质量信息服务更加普惠,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主动引导农村居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适度上网,为农村居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新文化:着力打造乡村数字文化生态。要筑牢乡村数字文化阵地、丰富乡村数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场景,丰富村民休闲娱乐生活,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基础。

  ——新农人:大力培育数字乡村新型农民。既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又要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农民网络知识普及和数字素养培训。既要普适化也要精准化。开展面向普通农民的课程培训,同时针对农村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群体等,提供定制化专业化课程,帮助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乘“数”而上

  将启动首批市级数字乡村试点

  下一步,重庆网信部门将如何发力助推数字乡村建设?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吴勇军表示,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启动首批市级数字乡村试点。

  网信部门也将与相关部门联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优化营商和创业环境,广泛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积极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新业态等项目建设,鼓励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智库机构等专业团队参与数字乡村发展,加快打造多元共建、协同推进的数字乡村建设新格局。

  同时,深化区域协作。发挥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加强与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的交流协作,学习有益经验和成功模式,共同推动全市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毗邻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

此外,将建强干部队伍,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和党校教学课程,进一步增强区县、街镇、村社等领导干部的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要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科技工作队,发挥其数字技术的储备优势和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华龙网 2023-10-8

 

 

湖北房县:绘好村居建设“清文章” 注入乡村振兴“廉动力” 文章下载

湖北房县:绘好村居建设“清文章” 注入乡村振兴“廉动力”

日前,笔者走进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沙河乡鹰嘴石村,文化墙上的廉政警句、廉洁故事等廉洁文化元素格外引人注目,和美丽整洁的村庄院落相得益彰,营造出浓郁的廉洁文化氛围。沙河乡鹰嘴石村是一个户籍人口不到500人的村,但也是全乡村集体收入最多的一个村,更是12个村中的清廉村居示范村。村两委干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廉洁奉公树新风,担当实干建新功,村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庄环境逐渐焕发新颜,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日益提升,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清廉班子

“头雁支部”领航导向。村党总支共有党员 21 人。村“两委”干部 5 名,后备干部 2 名,监督委员会主任 1 名。村里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各类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 8 个,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有效延伸组织触角。运用“党员先锋带头”平台,对党员进行分类指导,为年轻党员“传帮带”,为中年党员搭建创业平台,鼓励老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监督。

“能干书记”凝心聚力。2014年,孙君学当选为支部书记,上任10年来,在“五条铁律”的激励与约束下,共收集有效意见100余条,处理群众来访来电2000余个,兴办实事 200余件,老百姓发自内心称呼他为“能干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党组织公信力不断转化为战斗力,村党支部像吸铁石一样把党员和群众凝聚起来。

每周例会雷打不动。每周一上午一上班,支部书记组织召开工作例会,既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又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每周例会当做家庭会议,各自手头工作进展情况、存在困难,以及自己的思想动态,相互通气,坚持民主公开,干部不存私心、不谋私利,所有意见达成一致后再执行。坚持不懈的每周例会让村支部锻炼成为“磁铁支部”,成为全乡学习的榜样。

坚持民主理念,推行清晰村务

坚持民主决策。“群众的事开群众会决定”是该村的座右铭。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五共”理念,设立村民议事室,因时制宜,将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日设为村民议事日。村里修路、发展产业、评审低保、公岗选人、冬春困难救助等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不“拍脑袋”决策,均在村民议事日上提出,由党群代表共同讨论决定,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这样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丰富、有干货,参会人员个个都是意见领袖,都愿意参加。该村的“一区(食用菌园区)三基地(烟叶、虎杖、银杏基地)”的产业发展蓝图,就是村民议事日上,党群代表共同谋思路、话举措、求发展,群策群力描绘出来的,而今村集体和群众都得到了实惠,产业发展让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规范民主管理。先后建立健全了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管理制度,村级财务按制度定期清算,村级日常开支状况及时公布上墙。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如低保、精准扶贫、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招投标等,均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村级接待“零支出”制度。在对村民约束方面,结合“四好创建”卫生评比、“积分制”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将思想道德、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民主管理让该村实现了连续3年无县级上访事件。

强化民主监督。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全方位规范和监督村级权力运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村级重大事情决策。近8 年来,村级阵地建设、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硬化公路等共涉及32个共4000多万元资金项目,全部顺利实施,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纪问题。民主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该村干部无人员受到违纪违法处理。

坚持思想融通,形成清淳民风

宣传造氛围。打造 200 平方米的廉政文化墙,让廉洁元素首当其冲。完善法治宣传栏、法治标识牌、法治文化标语等“微普法”阵地,结合乡村庭院特色,对农户外墙进行手绘宣传,共绘有廉政文化宣传、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大型文化墙 30 余面。结合百姓宣讲,每年召开户院会、党群代表会30余场,讲述廉洁故事,传递廉洁理念,传承廉洁文化。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任命为法治村主任,进一步厘清权力边界,强化“小微权力”监督力度,坚持将法治作为清廉村居推进的强力推手。

活动聚人心。发挥“三八六一九九”队伍作用,打造30余人的全民志愿者队伍,结合每月10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环境卫生打扫、人情新风倡导、矛盾纠纷化解、产业基地务工、“六好乡贤”评选等活动中,感悟廉洁文化,树立廉洁观念,用廉洁行动教育人心、廉洁活动凝聚人心。(任爱琼 杜虎)

人民网2023-10-14

 

 

通知

信息已完善成功
确认

在线咨询: 010-51651161

客服电话: 010-51651162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6号富莱茵花园18号楼

返回顶部
用户注册

个人注册

单位注册

联盟单位注册

{{ registerData.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6-20)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 registerWorkUnityForm.isHasName ? '用户名可以使用' : '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输入长度不小于6位数的数字或字母

{{count}}s后再次获取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注册中...
已有账号,
用户登录

个人登录

单位登录

联盟单位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您已经成功设置密码,请使用新密码登录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权限不足

您未开通此功能,是否去开通?
确认
取消
提示

请购买本平台相关服务后使用该功能。
去购买
再想想
请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1.本学习平台资料查看针对会员开放;
2.购买相关服务请先注册/登录后完成购买;
用户协议

 

“帮我搜”网络平台站用户注册协议书

 

一、总则

此份协议是注册用户接受“帮我搜”网络平台(以下简称本平站)产品和服务时适用的通用条款。因此,请您在注册成为本站用户前或接受本站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注册用户协议的所有内容。

1 注册用户了解并同意:

①只要注册用户点击同意按钮并完成注册,注册用户就已接受了本注册用户协议及本站公布的各项服务规则包括填写实名的联系方式等等) ,并愿意受其约束。如果发生纠纷,注册用户不得以未仔细阅读为由进行抗辩。

②随着市场经营情况的变化,本站有权随时更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修改本注册用户协议时,本站将于相关页面公告修改的事实,有权不对注册用户进行个别通知。注册用户应该在每次登录前查询网站的相关公告,以了解注册用户协议及其他服务规则的变化。

2、若注册用户不同意本注册用户协议或相关服务规则,或者不同意本站作出的修改,注册用户可以主动停止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在本站修改协议或服务规则后,注册用户仍继续使用本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表示注册用户同意本站对本注册用户协议及相关服务规则所做的所有修改。由于注册用户在注册用户协议变更后因未熟悉公告规定而引起的损失,本站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所有权和运作权归本站。本站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注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本站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确认:本协议条款是处理双方权利义务的当然约定依据,除非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否则始终有效。

二、服务简介

1、本站运用自己的操作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同时,注册用户必须:自行配备上网的所需设备,包括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或其他必备上网装置。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所支付的与此服务有关的电话费用、网络费用。

2 基于本站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重要性,注册用户应同意: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资料。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尽、准确的要求。

3、本站对注册用户的电子邮件、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进行保护,承诺不会在未获得注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注册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注册用户同意让第三方共享资料;注册用户同意公开其个人资料,享受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站需要听从法庭传票、法律命令或遵循法律程序;本站发现注册用户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

4、关于注册用户隐私的具体协议以本站的隐私声明为准。如果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本站保留结束注册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资格的权利。

三、帐户密码和安全性

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 ,成为本站的合法的注册用户。您可随时根据需要改变您的密码。注册用户将对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注册用户都要对以其注册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注册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注册用户帐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站。

四、拒绝提供担保注册用户个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

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但是不对商业性的隐含担保、特定目的和不违反规定的适当担保作限制。本站不担保服务-定能满足注册用户的要求 ,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五、有限责任

本站对任何直接、间接、偶然、特殊及继起的损害不负责任,这些损害可能来自:不正当使用网络服务,在网上购买商品或进行同类型服务,在网上进行交易,非法使用网络服务或注册用户传送的信息有所变动。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导致本站的形象受损,所以本站事先提出这种损害的可能性。

六、通告

所有发给注册用户的通告都可通过重要页面的公告或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本站的活动信息也将定期通过页面公告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注册用户发送。注册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会以电子邮箱或者短信进行通知。

七、注册用户的建议

奖励注册用户在他们发表的一些良好建议以及一一些比较有 价值的策划方案时,本站愿意展示用户的构想落于实现。

八、责任限制

1、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本站无法控制的原因使本站销售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网上交易无法完成或丢失有关的信息记录等,本站不承担责任。但是本站会尽可能合理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努力使客户免受经济损失。

2、除了本站的使用条件中规定的其它限制和除外情况之外,在中国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对于因交易而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特殊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惩罚性的损害,或任何其它性质的损害, 本站、本站的董事、管理人员、 雇员、代理或其它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担责任。

九、法律管辖和适用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2、如发生本站服务条款与中国法律相抵触时,则这些条款将完全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台法条款则依1旧保持对注册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3 本协议的规定是可分割的,如本协议任何规定被裁定为无效或不可执行,该规定可被删除而其余条款应予以执行。

4、如双方就本协议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本站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规定

1、如本用户协议中的任何内容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用户协议的其余内容仍应有效并且对协议各方有约束力。

2、本用户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具法律或契约效果。

 

同意
取消
状态变更提示
状态变更提示:您的账户在另一设备上进行登录,提示后 2S 后 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
同意
取消
提示

本平台会尽快针对您提出的主题搜集相关借鉴资料, 搜集结果会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到您的会员中心, 请注意查看,未及时收到信息可随时联系客服。
提交成功
提示

您已提出了一条帮我搜未完成,请您耐心等待或联系客服。
如何联系客服
上传凭证

只支持jpg、jpeg、png格式

上传
取消